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学科门类:文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专业门类:中国语言文学标准学制:年适用年级:所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负责人:裘新江方案制订人:章会垠方案审核人:裘新江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融合为主要路径,采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现代教育观念与技能,具备较强汉语阅读能力、汉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文化传播机构、新闻宣传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领域从事中小学教师、行政文员、编辑记者、公务员等工作。二、培养规格要求(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并具有正确、熟练运用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以及对古今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教师岗位从业者普通话水平需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实现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在教育部门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工作、宣传工作、管理工作、职业培训、社区文化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能力要素、课程对应关系表:序号主要职业岗位描述关键能力能力要素主要支撑课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技能训练、教育学、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教学评价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与教师语言、演讲与口才、普通逻辑学、写作、书法书面写作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阅读欣赏能力文学概论、美学、艺术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批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公共关系学、现代社交礼仪、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终身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秘书参谋助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秘书学概论、秘书工作实务、公共关系学、现代社交礼仪、申论与公务员行政能力、高级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新闻采访与写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大众传播学、媒介文化批评、网络与新媒体社会交际能力办公操作能力网络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与教师语言、演讲与口才、应用写作、普通逻辑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三、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四、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特色课程:欧阳修与醉翁文化研究课程体系如表所示。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含学年设计、论文)、专业见习、实习实训、毕业实习(教育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如表所示。专业类实践素质拓展与创新类实践公共基础类实践三字一话演讲比赛诗文诵读读书交流作文比赛微格教学教学采风学年论文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培养学术科技与创新(百场讲座、百生讲座、学科竞赛、大学生科研立项等)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才艺表演等)社团与社会工作参加技能培训等活动就业与创业实训实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体育素质与技能军事理论与技能形势与政策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公共基础类实践(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形势与政策等),专业类实践(微格教学小组化训练、科研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等),素质拓展与创新类实践(社会实践、专业素质拓展等),见下附表:六、学制和学位(一)学制:年,修业年限可为-年。(二)学位: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七、毕业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专业基础课学分,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