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GDP的回归分析 货币政策与GDP的回归分析问题的提出 1992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长率是逐年下降的,%。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之相匹配,适时扩大内需,刺激投资,带动消费。%,%。虽然2002年2月21日又一次降息,%,但是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又一次变为负数。由此引发了国内经济界激烈的争论。从货币政策推动GDP增长的长期效应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主要集中在GDP名义价值上,也就是货币政策变化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最终只是使得价格水平同比例变化,对GDP进行价格核算后得到的实际量并没有变化。对此看法经济界意见基本上一致,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短期影响上。有人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对拉动GDP增长是有效的,随着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是由于其他原因(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等)。也有人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而中国人民银行近几年来用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手段的办法和措施,%以上。那么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我国的GDP增长是否有效呢?我们可通过对货币政策和GDP的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来认识这个问题。模型的设定 根据以上的经济理论分析,我们初步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Y=C1+C2*X+u Y—被解释变量,实际GDP X—解释变量M2 C2—M2对GDP的平均影响,且0<C2<1 u—随机误差,描述变量以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干扰 注:GDP采用实际GDP=名义GDP/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依据国际惯例,均将货币供应量M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将M2/GDP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所以我们也将M2作为中介目标。(具体详见备注)数据的搜集及处理方法 1货币需求量M2据的搜集: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广义货币的供给量可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查得。 2GDP数据的搜集 1985-2002年间的GDP数据可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直接得到.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这样, Obs x y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
货币政策与gdp的回归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