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这里延伸教师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他用一生的爱谱写着数十载的春秋冬夏。他的爱像一束阳光,播撒给学生第一片爱的光明;他的爱像一粒种子,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爱在这里生根发芽。他的爱像一块磐石,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坚韧。爱,是一门学问;爱,又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付出自己的爱,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别人。尤其是对那些身患残疾的孩子来说,要用爱去点燃他们深埋在心底的生命之火,让他们感受人间的温暖。一、关爱,让他们找回自我别林斯基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是的,要想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他们,给孩子多一点爱,他会还你一个奇迹。凡是来我们学校的,都是一些特殊的学生,就因为他们身有残疾,不能像健全孩子一样快乐的生活;就因为他们身有残疾,遭人冷落,甚至连他们的亲生父母对他们也没有好脸色;就因为他们身有残疾,得不到应有的爱。这学期,我班新来一名学生,她娇小瘦弱,行为谨慎,就连偷偷的观察新环境也是那么得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什么。她的听力损失较轻,可以听到大声地问话,可是,当我大声和她交谈时,她好像被吓着了,一副委屈的样子,好像做错了事情,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双手不知所措的摆弄着衣角,看到这种情况,我伸出手,想拍拍她的肩膀安慰她,谁想到,刚伸出手,她的眼泪“唰”的一下子流了出来,身体在不住地颤抖,我的手僵在了半空。我想,她一定受了很多的委屈,既然来到了特教学校,就一定不能让她再受伤害。为了让她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我指派了班里一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为她全程服务,每天与她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玩耍,我还与生活管理老师商量,安排她们两个在一个宿舍,让她们两个睡觉时也不分开,让她通过同伴认识这个新家,认识新的伙伴,认识新的老师,感受这里的温暖。渐渐的,她们两个成了朋友,这时,我又及时进入角色,从生活起居方面去关心她,每天都要问她吃饱没吃饱,吃得好不好、晚上睡得好不好……渐渐的,我们两个有了交流,对于我的问话,她也有了回应,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胆小了,脸上也逐渐露出了天真灿烂的笑容。她真的变了,课上,她能够大胆的回答问题了;课下,她不仅能够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而且能够和其他的老师交流。上次,有校外的客人到学校来参观,就是她,用清楚响亮的话语与客人打招呼,这不,她又勇敢的站到了表演舞台,在这次区首届聋儿诗歌表演大赛中获得优胜奖,并成为参加北京市聋儿诗歌表演比赛的一员。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我班有一名学生,已经17岁了,还没独自外出过,爱,能改变一个人,爱能够创造奇迹,但是,爱,也要有一定的尺度。二、严爱、让他们茁壮成长爱的确能够创造奇迹,但是不讲方法的爱、过份的溺爱,也会带来恶果。尤其是这些残疾孩子,最终要回归主流社会,要独立参与社会生活,过份的呵护,只会害了他们,对他们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班虽然只有六名学生,但是他们的年龄层次差距大,最小的12岁,最大的17岁;入学时间差距大,有的已经入学8年了,有的才入学一年;听残程度差距大,有的双耳重度聋,对声音毫无感觉,有的是重听,不带助听器就能够听到较大的人语声;学习能力差距大,有的已经学了8年,在班里还是成绩最差,有的刚刚入学不久,就成了班级乃至学校中的佼佼者。在一个班中存在这么大的差距,自然会生出许多麻烦事。我班有一名女生,今年十四岁,学习成绩突出,爱干净、爱漂亮,可是在劳动中拈轻怕重,而且有一种青春期的萌动,总爱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不仅使本班学生难以安心学习,就连外班学生也成了我班的常客。教育这样的学生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无味的说教,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师生间的冲突,尤其是这些聋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狭隘,思考问题简单,做什么事情不考虑后果,易冲动。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她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她一起探讨人生,给她讲一些因为“早恋”而导致人生挫折的例子,开始的时候,她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提一些问题,可是到了后来,我再给她讲故事,她的面色变得凝重了,也不再问问题了,好像一边听,一边在思考着什么。我发现她已经意识到了我是在说她,便又开导她,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其实,经历这个阶段,应该是一件好事,它说明一个人从此就长大了,会更懂事了,但是在这个阶段,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向这个阶段低头,尤其是我们,更不能向命运低头。看着她默默地离开了,真不知道她是否明白了。然而,第二天就有了答案,她给我写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老师,您不要生我气,我知道我做得不对,以后,我一定改。话语不是很多,句子也不是很通顺,但我知道,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一步,就要指导她如何度过这个时期。我又和学校的心理老师共同探讨,帮她找到最
爱在这里延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