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二)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四)“十三五”时期重点任务(五)(一)“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1、践行“三要水”理念取得显著成效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了实处3、节水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日臻完善4、科技对节水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5、(一)“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1、践行“三要水”理念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向观念要水、向科技要水、向机制要水”,加强节水设施建设,强化用水监管,开展了以“节水七进”为主的系列宣传活动,提升社会节水、护水的自觉意识。注重通过法律制度、发挥市场作用实现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充分利用首都科技优势,着力开展节水技术研究,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和产品,加大科技对节水的支撑力度。(一)“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1、践行“三要水”理念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和2015年先后两次通过。%%——--(一)“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了实处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水影响评价制度。“水影响评价审查”强化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约束和引导作用。水影响评价制度实施以来,审批的项目已经累计核减取水量1133万立方米。“三条红线”指标得到分解落实。从2012年起,“三条红线”指标分解到各区县,制定了考核细则,并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有效提升了用水效率,控制了用水总量。出台了《北京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试行)》强化了区县政府“节水即治污”的意识,促进了节约用水。(一)“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了实处强化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加强节水设施方案审查、工程建设过程监管与竣工验收,确保建设工程全部使用节水器具、建设雨洪利用设施,提高了用水效率,增加了雨水资源利用量。(一)“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3、节水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日臻完善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显著加强,区县节水管理机构不断健全。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修订了《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出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加强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等系列指导意见,建立了高耗水行业退出机制,调整、退出三高企业1000多家。(一)“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3、节水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日臻完善价格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实施了居民家庭阶梯水价,年可节水1000万立方米左右,特殊行业新水用量同比下降了20%以上,经济杠杆促进节水的作用明显。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了节水与水资源财政转移支付考核奖补政策,有效激发了各区政府的节水工作积极性。节水考核监管进一步加强。强化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落实计划用水管理,计划用水覆盖率达到90%。(一)“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4、科技支撑促进节水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研发蓬勃开展。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及经验,有力地推动了节水领域的科技进步。科技产品日益丰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品种不断增加、工艺不断改进、用水效率不断提高。通过开展节水产品质量提升与推广行动,。工业和农业的节水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也不断涌现。
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专题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