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沧浪诗话》诗悟理论.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事科举的布衣诗人、性格尚奇的江湖诗人的双重文化身份。严羽的诗学知识体系中有对陆九渊心学和朱熹理学的继承,“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诗学风气的创作主张成为宋代诗坛一种创作思潮,它的弊端受到诗派内外诗人的批评,严羽更是将江西诗病比喻成取心肝的刽子手,对其作诗方法提出批评,以“吟咏情性’’对抗“以文字为诗”。对诗歌鉴赏标准提出批评,以“兴趣"对抗“以才学为诗"。南宗禅在宋代影响广泛,禅悟具有非逻辑性的思维特点,说禅虽然在宋代士大夫中形成风气,但严羽以说禅做工具,借以提出自己系统的诗悟理论,这无论是在宋代还是前代,都是没有的事情。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系统地梳理了诗悟理论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它包含了“识"、“熟参"、“入神"、“妙悟"和“兴趣’’这些基本组成部分,是作家的创作过程和读者的鉴赏过程相结合。这个诗悟过程由于一些禅学概念的使用,大大丰富了诗论话语体系。第一步是要“识"。需要从体制风格上学习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家作品,“工夫须从上做下’’。还要做到“熟参",是一种类似于直观感受式的心领神会。还要重视并体会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以己心度诗人之心,体会诗人作诗的情怀,从内在精神上与诗人诗作达成共鸣。第二步是要“妙悟"。需要对诗歌的“法”、“品"、“用工’’、“大概"四个方面有所把握,逐步进入“入神’’的状态。最后达到重视直觉与心灵感应的“妙悟’’。第三步要体味“兴趣"的境界,反对一味拟古,意在突出诗歌的特质、趣味和可读性。“兴趣’’是将“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诗歌标准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诗歌表现三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由此可见,诗悟从其发生发展至结束来看,是一个累积而质变的过程,从开启了透彻之悟的大门一霎那间看,又是一个思维的飞跃的现象。第四章探讨了严羽诗悟理论的重要意义和不足之处。严羽为人们提供的如何学习作诗的方法,是较为切实可行的。他能够不同于流俗之见解,全面对李、杜各自的特点进行评价。严羽在论诗时由于过于强调“妙悟’’和“兴趣",而难免出现重艺术而轻思想的问题,同时由于他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又出现了缺乏严密的逻辑思辨的能力。总之,《沧浪诗话》的诗悟理论从艺术形式方面提出了如何进行诗歌创作、诗歌鉴赏和品诗歌品评的重要问题。希望通过本篇论文对诗悟理论的论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关键词:<沧浪诗话》;诗悟;识;妙悟;兴趣AbstractThePoemTheoryofCanglang,wriaenbyYahYu,theSongDynastyliterarytheorist,,butalsocontainedYanYu’,thereweresomecriticismtoThePoemTheoryofCanglang,-’,,mainlyfromthreeaspects,umulationo

论《沧浪诗话》诗悟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2289125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