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中的人生哲学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图分类号】I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08-293-2 歌德,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最后一位“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巨人”,他一生著作等身,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浮士德》,这是歌德从21岁写到82岁,历时60年耗尽一生心血才写成。它取材于德国一个炼金术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演示了广阔而深邃的人生旅程,为人类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凯歌。故事开始于上帝与魔鬼梅菲斯特的一个赌约:上帝认为,人的本性是“向善”与“进取”的,上帝对人类充满乐观,他认为人类不再是来自尘土又复归于尘土的平凡生物,而是一个不断奋斗进取追求清明境界的圣徒;而梅菲斯特却认为“恶”与“懒惰”才是人的本性。于是他向上帝打赌,请求允许他下凡,去把浮士德引诱到一个安于现状和堕落的道路上来。天主答应了这个赌约,允许梅菲斯特以“恶”的化身下凡,这与浮士德心中的善良本性形成了鲜明对照,善与恶的交织、斗争,正是人性完善所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浮士德的一生正是一部有声有色又可歌可泣的艰险人生的悲喜剧。一、知识的悲剧在中世纪书斋苦思冥想的浮士德,没有研究出关于人生任何有价值的成果,绝望之余准备饮毒自尽,复活节的钟声是他想起了天真的童年,他忽然认识到,自己这一辈子的书斋人生根本就是多个悲剧。只是不等于智慧,拯救自我的不是深奥的理论,而是丰富的生活经验;真正的人生智慧社会风雨的洗礼。于是,浮士德放下毒杯,决心重新生活下去。而这时“否定精灵”梅菲斯他出现了,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并把他引入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经验的世界,期待他对一个美好的生活瞬间发出流连忘返的感叹;而浮士德相信自己一定会不断进取,并对魔鬼发出了自己将永不停止奋斗,绝不沉湎安逸的坚决誓言。于是,浮士德以灵魂为代价,再赴人生旅程,寻觅人生价值。二、爱情悲剧浮士德人生的第一站便是与少女格蕾琴相爱,然却导致格蕾琴怀孕并最终陷她于毁灭的悲剧。激情种泥沙俱下的力量,带来伤害,也带来升华。被释放的情欲,虽然挑战了迂腐的礼教,也造成了理性的薄弱,甚至道德的沦丧。爱情既能引发真诚的情感,也引发了自私的欲望。爱情的神秘其实就是自我的一种弥补。虔诚守礼的格蕾琴爱上了放荡不羁的浪子浮士德,因为她渴望浮士德身上的那种自由和无拘无束;而浮士德却被格蕾琴身上所散发的恬静,柔和与单纯的唯美气质所吸引,这种内心无一丝纤尘的纯净正是浮士德所渴望的。爱情的局限还在于两性之间的天然隔膜。格蕾琴是在付出中感受爱情,她的爱,与肉体远,与信仰近,与生远,与死为邻,她把爱情当成了人生的全部价值所在,殊不知,人生的真正价值需要在自我身上寻找。而在浮士德看来,爱是生命热情的迸发与狂欢,而不是约束和压抑。爱情的悲剧多于喜剧。三、政治生活悲剧在经历了爱情悲剧后,浮士德又开始了政治生涯。官场的悖论就在于:官场的成就依托于与权力阶层的联手,而获得权利阶层的信任,又必须出卖自己的良知和人格。浮士德为了博取皇帝的欢心,变成了一个懦弱且委曲求全的人,他对现实的黑暗有清醒的认识,却敢怒而不敢言。在官场中他无法实现追求人生价值的理想,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无疑是让人痛苦的,最终浮士德选择了退出官场。四、古典艺术的悲剧退出官场后几经失败的浮士德,再次振作精神,继续探索是人生,次他把人生的价值寻访之旅定在了古希腊。他开始追求以古典美女海伦为代表的古典艺术美,结果却让海伦烟消云散,而与海伦所生之子欧福里翁也最终消亡。海伦是美与生命激情完美结合的化身,而欧福里翁则象征着美的产物,爱的结晶,代表着艺术、天赋和灵感。欧福里翁的死亡则说明了艺术美的力量终将是脆弱而短暂的。五、改造社会的悲剧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浮士德又重新振作起来,试图填海造田,挖掘运河,发展海上贸易,追求实现为人类造福的事业理想,不幸已届百岁高龄,被“忧愁”吹瞎了眼睛,听见魔鬼派遣死灵们为他挖掘时铁锹的铿锵声,竟以为是大坝即将筑成,他的事业即将实现,就在这个幸福的预感中,他对正在逝去的瞬间发出了“逗留一下吧,你是那样美!”的赞叹,随即在与魔鬼所定契约的魔力下颓然倒地。但在上帝的帮助下,浮士德的灵魂没有落入魔鬼之手,而是最终得以进入天堂。六、浮士德精神浮士德人生探索的历程也象征着欧洲的近代史的变迁――由教会控制的中世纪到出现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进而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浮士德的一生是歌德对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思考,同时也是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中世纪僵化死板的教会主义死学问遭受否定,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理性的得到觉醒,封建主义是对人类思想的禁锢和人身的迫害,
《浮士德》中的人生哲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