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第6卷第2期团6■U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OFXlNJlANGARTSUNlVERSlTY论西夏对周边民族艺术的吸收李银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地处中原、吐蕃和西域交汇点上的西夏,在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借鉴吸收其文化,尤其对佛教及其艺术达到狂热的程度。西夏的绘画、雕塑、建筑不但受中原艺术的影响,也具吐蕃风格特征,间有回鹘等中亚艺术内容的闪现。这些民族艺术的因素,在上百年的时间里,交相影响西夏,并逐渐渗透、融合到西夏文化中,以致最后形成了西夏自己新的艺术风格。关键词:西夏艺术中原艺术吐蕃艺术回鹘艺术吸收融合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2—4577(2008)02—0046—04西夏艺术是在与周边艺术不断融合碰撞中成长起来的。对西夏艺术影响较深有中原艺术、吐蕃艺术与回鹘艺术。对中原唐宋艺术的吸收西夏对中原文化的借鉴吸收是全面而深刻的。(一)、安西榆林窟、安息千佛洞、肃北五个庙及肃南文殊山石窟。石窟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壁画内容有两大部分:佛教题材与装饰图案。顶部以装饰图案为主,壁面以佛教题材为主。各壁面上段均布置帷幔,中段绘制佛教题材内容,下段壶门,也有供养菩萨或供养人,有的正壁龛下绘制花卉。壁面佛教题材内容主为供养菩萨行列、千佛、西方净土变、药师佛等。这种壁面分段式及壁画题材与布局,基本沿袭唐宋风格。佛、菩萨面部宽而短、方圆丰满,这种造型与宋代相似。线描以铁线与兰叶描为主,辅以折芦和莼菜条。这是中国画传统的线描手法。¨即药师经变画唐时发展成了鸿篇巨制的大幅经变,五代和宋的药师经变在规模上继续着唐代大幅经变的传统,壁画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布局严谨,构图基本定型,每一个场景都有固定的位置,但从总的趋势上看,缺乏变化。西夏早期的药师经变画沿袭了唐宋的画风,也表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背景建筑构图饱满,布局复杂,且层次分明、严谨、对称和均衡。如莫高窟西夏400窟北壁《药师经变图》,背景就是以天公、楼阁、河水上楼台构成,全涂以石绿为底色,建筑物的柱、檐、顶、栏、台都是偏绿的灰、蓝、黑等色。西夏早期的药师尊像画,仍极力效仿唐宋模式,面貌身材多为汉式;肉体晕染,继承了五代宋初吸收凹凸晕染法的综合手法。2。卷轴画西夏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总体上说与唐宋~脉相承。构图饱满、严谨、对称、均衡、画面不复杂,动感流于其中,疏朗有致,留白手法较明显,形成对立统一的完美效果。人物造型完全是汉民族传统的形象和模式。绘画形式主要是运用中国画传统的线描手法,以铁线与兰叶描为主,辅以折芦、莼菜条、钉头鼠尾描,线条流畅、圆润,准确的表现除了场景的结构、远近层次和透视关系。色彩应用上清淡简约,表现出重墨轻彩,重线轻色的倾向。口¨在西夏宏佛塔出土的l4幅绘画中,共有7件属中原风格。黑水城现已公布于世的近6O幅绘画,其中有18件属中原风格。黑水城的《贵人像》,内容为淡灰色背景下,站一老年男收稿日期:2008—04—15作者简介:李银霞:(1975一),女,甘肃平凉人,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O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化史。维普资讯:诧可夏对周边民族艺术的吸收子,头戴高帽,身穿圆领长袍,腰系带,脚穿尖头鞋,脸呈粉红色,上有红色细线,此图在绘画风格上主要运用了中原传
论西夏对周边民族艺术的吸收.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