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目。同样,显示多人在一起做心理斗争的心理悬疑片《终极面试》,也使用了分离式的悬念结构,创作者通过不断地前叙、预示、延宕以及扣留信息等叙事原则,以它独特的凝重理性展现了一场危机四伏、引人入胜的残酷面试。《恐怖游轮》则展现了女主人公死后灵魂的徒劳挣扎,通过她一次又一次陷入万劫不复的杀人轮回,影片逐渐从开放式悬念走向了闭合式悬念,观众到最后才惊奇地发现,故事的开端就在于结尾处。影片没有从后半段就“退缩到性质或力度更弱的行动中去”,而是“循序渐进地朝着观众无从想象另一个的最后行动向前推进”,(4)运用了具有一定新意的叙事性悬念。三、当下国产心理悬疑片的创作问题与解决途径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心理悬疑片涌现在中国观众面前,面对国内巨大的电影市场与国产类型片的良莠不齐,中国影人怎样才能满足现代人对于多元化类型电影的需求,拍摄出更多具有较高水准的心理悬疑片,从而扬起中低端类型电影产业的巨帆呢?通过前文对中英两国影片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国产影片的创作问题,并且试图加以解决。首先,一些国内创作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往往只是一知半解,从而导致了影片在很多细节上处理得既不到位、也不严谨。比如《二次曝光》中,宋其儿时的伤痛经验与现实中的精神症候就没有做到很好的前后对应;《疑神疑鬼》表现了女主人公幻想出的跳楼自杀的女鬼、衣柜里的小女孩、诡异的管理员及阴郁的画家等等,这些人或事在结尾处却没找到合理的解释;《深海寻人》里国栋的头和他的死因毫无联系,同时又找不到任何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支撑。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所以,国内编导要像英国影人一样,深入研究精神分析学的知识,将电影中的每处细节都变成一种等待受众解码的文本,既让观众觉得科学合理,又使当下的人们更加关注心理问题,能够深层次地了解人性,促进身心健康。其次,国内心理悬疑片在叙事性悬念的设计方面较为欠缺,悬念呈现的手法单一,不是故弄玄虚,就是太快揭示谜底,以至于叙事节奏拖沓,悬念铺陈太弱,抓不住观众的注意力。“‘悬念’是一种结构游戏,可以说用来使结构承担风险并且也给结构带来光彩。因为悬念构成真正的理智的‘激动’。”(5)因此,在设置主题悬念的同时,要把情节点的密度和关键结构设置好。否则,就会像《救我》、《窒息》、《疑神疑鬼》等,因为结构叙事的问题,出现解释过多或张声造势的嫌疑。据此,国内编导不仅要了解悬念产生的心理机制,发挥富有创造力的想象,阻止平庸无奇的场面出现在银幕上,更要借鉴国外叙事悬念中的反向铺垫、悬疑激变或逆转、扣留信息、麦格芬式悬念等原则,尝试设置出连环或套层式的悬念结构,从而才能大大增强心理悬疑片的可看性。最后,由于国产心理悬疑片目前还停留在展现个人伦理性、家庭性的伤痛经验阶段,创作者过于依赖视听影像的技法来烘托惊悚氛围,没有做出更深层次的现实挖掘与较多元化的尝试实践。因此,国产电影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克服掉剧作上饱受诟病的致命伤,重视剧作环节,才能逐渐走上类型化的创作道路。同时,吸收借鉴英国的创作模式,并做到突破与创新,“对西方经验的解构和重组,破除死板的类型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修正、调整或变革,产生一些非西方标准的中国式类型”,(6)整合国内外的优秀资源,进行本土化的拓展改造,争取实施心理悬疑电影品牌的系列化创作策略,从而获得良好而持续的发展。游溪,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2012 级博
盗亦有_道_中外偷盗片研究_刘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