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记忆的回味里了。然而,这种惆怅,却是一种进步。出版在革命。出版已经革命。出版革命已经反复引导文化革命乃至社会变迁。书籍出版自简帛、纸写本到雕版印刷,自活字及铅活字到机械印刷,直至当下的数字出版乃至方兴未艾的数据库出版,每一变革无一不是一次社会的文化革命。承载着思想的书籍,每一次变脸,每一次转身,其传播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毫不例外,社会思潮甚至社会结构,无一不步其后尘,渐变容颜。每每想到这里,墨香渐淡的惆怅也就烟消云散了。不,对于一个植根传统的出版人来说,墨香渐远还是一声号角。我们终于可以在数字化的时代里,看到了丝丝曙光——内容生产者、文字提供商、思想二传手,再也不用因纸质的沉重而怨天尤人了。未来的数据库出版,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数据库,正在或进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理想。惆怅渐成憧憬与现实。在向数字出版人的转型旅途中,我满眼幸运、满脸希望。三套书和一本杂的启示■何承伟(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总编辑)士,2008上海书展,举办了一个“改革开放30周年图书回顾展”,我的三套图书有幸人选:80年代主编的《五角丛书》,9噼代初编辑的《中华民族故事大系》和本世纪初总策划的《话说中国》。这三套书在我30多年的编辑生涯中所占的分量确实很重,但我内心更看重的,是我从1974年开始参与编辑,直到今天仍在默默耕耘的《故事会》杂志。,担任主编的杂志5种:除当了30年主编至今还没有卸任的《故事会》外,还当过《旅游天地》、《艺术世界》、《秀》、《金色年代》的社长或主编。但30多年的出版工作,有影响的就是三套丛书和一本杂志。:《五角丛书》总共出版了150多种,平均印数在100万册以上。它绝不是简单、粗糙、快餐式的出版,而是将某一类全新的文化信息根据读者的需求加以浓缩。许多书稿,在作者的认可下,都是从10万甚至20万字中精编出来的。尽管只:~fi96面,但没有水分,含金量极高,难怪至今仍有不少读者保存着这套小书。大众出版,如何为读者着想,既做到价格便宜,又做到内容充实,在今天中国的图书市场,难道不是仍然呼唤着这样的出版精神吗?如人生能够重来,也许我仍然想编一套内容新、没水分、价格低、容易读的小丛书,我深信,中国的图书市场,非常需要这一类作品。《中华民族故事大系》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中影响很大。我在编辑《故事会》杂志的同时,参与民间文化的图书出版工作。有些少数民族有他们的语言,没有他们的文字。他们用口头故事记录着自己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实在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没想到,“改革开放30周年图书回顾展”选取了这套书,真使我大喜过望,它促使我醒悟到,填补空白,传承文化。至今仍是出版工作者的责任。《话说中国》是一套大众历史读物,它用讲故事的方法讲历史,出版的初衷,与《故事会》有关。“有大刊,必有大书”,这是世界期刊出版大家的豪言壮语,他们用书刊互动的出版方式塑造自己的品牌,中国的期刊出版人为什么不能?我把人生的主要心血都奉献给《故事会》这本普普通通的小杂志,我就要设法把它的事业做到极致。十几位史栏目主持晓东学家写了2年,我们的编辑团队做了6年。这6年,我们是在创造一种形式,以求更好表现内容,适应今天读者的需要。我们以后发制人的战略进行创新,在世界范围寻找新的出版模式.
三套书和一本杂志的启示.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