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368-1644明太祖朱元璋画像明成祖朱棣像明仁宗朱高炽画像明宣宗朱瞻基像明英宗朱祁镇像明代宗朱祁钰像明宪宗朱见深像明孝宗朱祐樘像明武宗朱厚照像明世宗朱厚熜像明穆宗朱载垕像明神宗朱翊钧像明光宗朱常洛像明熹宗朱由校像明思宗朱由检像南宋灭亡五十年后,元朝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参加了当时的濠州大帅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支,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独霸一方,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为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北伐,攻占大都(北京),蒙元统治者首领北逃,结束了在中原98年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到由汉族建立的王朝——明朝的统治之下。屠戮功臣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但是明太祖性格多疑,也对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明太祖借此兴胡惟庸和蓝玉案大狱,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1380年明太祖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又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1390年有人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李善长因此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被杀,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此后,明太祖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对其诛杀,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锦衣卫朱元璋最早的特务机构是军队中的“检校”,有四个头目。胡维庸案后,又设立锦衣卫,置锦衣卫指挥使和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处理皇帝交办的专案,有专门的法庭和秘密监狱,法司不能问。锦衣卫的刑法极为残酷。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感到朝廷将会向他动手,在谋士姚广孝的策划下,在建文元年七月自北平起兵造反,号称清君侧,指惠帝身边的齐泰和黄子澄为奸臣,需要铲除,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瞬即控制北平附近地区,兵力增至数万人。由于明太祖晚年诛杀了不少良将,导致惠帝手下缺乏将才可用,朝廷只好派65岁老将耿炳文率兵北上讨伐,号称三十万人。建文三年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朱允炆败局已定,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四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炆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燕,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踪。永乐盛世1402年朱棣即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明成祖时期武功昌盛,明成祖先是出击安南,将安南纳入明朝版图,明成祖六次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明成祖一改明太祖闭关自守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开始派宦官郑和下西洋,向各国交往、宣示威德以及建立朝贡体制。其规模空前,最远到达东非索马里地区,扩大明朝对南洋、西洋各国的影响力。文治方面,明成祖修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1405年明成祖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平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明成祖公布迁都的想法,得到认同,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1420年宣告完工,隔年迁都。因为永乐年间天下大治,并且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所以有学者将这段时期称为永乐盛世。登基后恢复了太祖时期的锦衣卫,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明代厂卫制度确立。郑和下西洋郑和(1371-1434)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人,祖居云南昆阳州(云南晋宁)。明太祖统一云南后,郑和被阉入宫,靖难之役中,从燕王起兵有功,朱棣赐他姓郑,提拔为内官监太监。为了发展对外关系,明成祖特地派遣郑和下西洋,对亚非各国进行贸易和访问。从1405年(永乐三年)到1433年(宣德八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成为闻名世界的一件盛事。六扫漠北永乐八年永乐十二年永乐十六年永乐二十年永乐二十一年永乐二十二年明平番得胜图
大明王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