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巢湖市沿江工业带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市开发区管委会: 现将《巢湖市沿江工业带总体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七年一月五日巢湖市沿江工业带总体规划纲要序言建设沿江工业带,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和建设沿江城市群,全力推进工业强市,培植巢湖新的区域增长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沿江地区是全市制造业发展条件最优、发展活力最旺、发展潜质最佳的重要区域。为加快沿江开发步伐,提升沿江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我市沿江地区的实际,特制定《巢湖市沿江工业带总体规划》。本次规划的区域是拥有长江岸线的和县、无为两县大部分乡镇,含山县的林头、陶厂、运漕、铜闸和庐江县的罗河、泥河、矾山、龙桥镇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居巢区民营经济园,规划面积4623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为240万人,占全市的53%;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占全市48%。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06-2010年为基本规划期,对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或更长时间。《规划》是全市“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推动沿江工业带建设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第一章?宏观背景与条件第一节?开发背景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大转移。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不断加速,国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已成为全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二、战略机遇期和重化工发展阶段。新世纪初,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正开始步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长三角”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着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三角正在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首先接驳的地区和中国经济的第一引擎。作为最邻近长三角的中部内陆沿江地区,在初级生产要素方面与长三角互补性强。四、中部崛起和建设沿江城市群。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的更多支持;省委、省政府提出“东向发展”战略并制定了沿江城市群发展规划,为我市沿江工业带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二节?开发条件一、有利条件 1、岸线资源丰富。沿江岸线长达168千米,(),%,其中约30千米可以建设万吨级泊位。 2、资源环境优良。年均降水量1100多毫米,,水体质量优良环境容量较大。空气质量常年保持或优于二级,大气环境容量大。铁矿石、铜、硫铁矿、明矾石等矿产储量丰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基地。 3、经济区位优越。沿江地区地处长江下游,与长三角一衣带水,毗邻南京和马芜铜,地处马芜铜集聚核和合芜南空间辐射带的结合部,是安徽省为接轨长三角着力打造的沿江开发重点区域之一。 4、产业特色鲜明。目前已形成较多特色鲜明的产业板块,主要包括:乌江化工板块、高沟电线电缆板块以及林头铸造板块、龙桥一矾山采矿及化工板块等。二、不利因素主要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规模企业数量偏少、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第二章?战略思路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战略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和建设沿江城市群战略为总揽,以工业化为主线,以交通先行、制造为主、物流配套、城镇集聚为战略重点,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活安康、环境友好的新兴工业化和城市化区域。二、战略定位 1、长江下游重化工业新兴成长区。凭借岸线丰富和资源环境容量大的突出优势及已有的产业基础,通过大力吸引和集聚发展化工、新材料、机电、冶金等重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努力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从而成为面向长三角、依托马芜铜的重化工业的新兴成长区。 2、安徽沿江南北联动先行承载区。加强沿江与马芜铜之间的经济联系,通过产业共建、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蓝图共绘等,率先融入马芜铜板块,成为沿江联动发展的先行承载区。 3、巢湖市经济跨越发展战略支撑区。积极吸引各项资本参与沿江开发建设,拓展产业和城镇空间,提升沿江综合竞争力,促进沿江率先崛起,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和实现率先崛起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三、开发原则 1、整体谋划,重点开发。通盘考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和河道、平原、丘陵的利用,全面谋划不同产业、不同地域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保证各业各地的协调发展。 2、发挥优势,特色开发。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和生产成本较低等比较优势,合理选择产业发展方向,放大优势、形
巢湖市沿江工业带总体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