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物流选址规划.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物流选址规划第一节选址的任务、意义及发展物流选址的任务场址选择问题,可能是单一设施的场址选择,也可能是复合设施的场址选择。单一设施的场址选择单一设施的场址选择就是根据确定的产品(或服务)、规模等目标为一个独立的设施选择最佳位置。复合设施的场址选择复合设施的场址选择是要为一个企业的若干个下属的工厂、货栈、销售点或服务中心,选择各自的位置,使这些设施的数目、规模和位置达到最佳化。它涉及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制造战略和规模经济等。物流选址的任务场址选择工作主要在前期工作中进行,随着规划设计和阶段的展开,逐步深入。在项目建议书中要提出厂址的初选意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提出场址的推荐意见,在审批时要确定场址,在总体设计(初步设计)阶段,要对场址的各种条件作详细勘察落实并最终确认具体位置,标定四周界址。物流选址的任务场址选择包括地区选择和地点选择两项内容。1)根据设施的要求合理选择建设的地区2)在确定的地区内进一步选择适宜的具体地点。有时这两项内容要结合起来进行。场址选择理论的发展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Tunen,1826)从区域地租出发探索因地价不同而引起的农业分带现象,创立了农业区位论。他假设有一个与外界无任何联系的孤立国,在这个孤立国内:(1)只有一个中心城市,城市周围是广阔的、自然条件均一的可耕平原;(2)均匀分布着具有相同技术素养的农民,他们追求最大利润,并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农业经营类型;(3)城市是农产品惟一的市场,马车是惟一的运输工具,农民承担农产品的运费,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场址选择理论的发展根据孤立国的假设,按照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杜能认为,在孤立国内,将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由内向外分布的6个农业圈。C654321杜能环场址选择理论的发展第一圈:自由农业带,距市场最近,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如鲜奶、蔬菜等。第二圈:林业带,为城市提供木材和燃料。第三圈:作物轮作带,该带内作物6年轮回一次。6年中有2年种稞麦,分别用1年种土豆、大麦、苜蓿和野豌豆。这样,中间就不需要有休闲地。第四圈:谷草轮作带,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7年轮回一次。第五圈:三圃轮作带,每年分别有1/3的土地种燕麦、稞麦和休闲,3年轮回一次。第六圈:畜牧带,生产牧草,放养牲畜,实行租放经营。在该带以外就是未耕的荒野。场址选择理论的发展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德国人韦伯于1909年发表了他的工业区位学说。韦伯的理论强调价格和成本的因素,目的在于寻求最小费用的区位。他认为,工厂偏向运输费用最低的区位。假定某个工厂,其原料来自两个地区,那么,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构成了一个区位三角形。在区位三角形内存在着一个总运费的最低点,这个点则是工厂最理想的区位。场址选择理论的发展如下图所示,M1和M2代表两个原料供应地,C代表市场。工厂要生产1吨产品,需用M1地的原料3/4吨,需用M2地的原料1/2吨。那么,在区位三角形内寻找一点P,使它到C(市场)、M1、M2三点的距离与运量的乘积之和为最小。这样,P点就是工厂理想的区位。PCM2M1韦伯的区位三角形示意图

物流选址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563 KB
  • 时间2019-10-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