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与对象的概念程序设计所面对的问题域——客观世界,是由许多事物构成的,这些事物既可以是有形的(比如一辆汽车),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一次会议)。把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映射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就是对象。对象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程序单位。客观世界中的许多对象,无论其属性还是其行为常常有许多共同性,抽象出这些对象的共同性便可以构成类。所以,类是对象的抽象和归纳,对象是类的实例。1Java语言程序设计(上)抽象原则所谓抽象(abstraction),就是从被研究对象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或与研究主旨无关的次要特征,而抽取与研究工作有关的实质性内容加以考察,形成对所研究问题正确的、简明扼要的认识。例如,“马”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没有任何两匹马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我们舍弃了每匹马个体之间的差异,抽取其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就形成了“马”这个概念。抽象是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抽象原则的运用非常广泛,概括起来,可分为过程抽象和数据抽象两类。2Java语言程序设计(上):软件开发者可以把任何一个完成确定功能的操作序列都看作是一个单一的实体,尽管它实际上可能是由一系列更低级的操作完成的。运用过程抽象,软件开发者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功能分解为一些子功能(模块),如果子功能仍比较复杂,则可以进一步分解。这使得开发者可以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考虑问题,在较高层次上思考时可以不关心较低层次的实现细节。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采用的是过程抽象方法。使用过程抽象有利于控制、降低整个程序的复杂度,但是,这种方法允许在全系统的范围内进行功能的描述,本身自由度大,难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不易保证软件的质量,而且操作起来也有一定难度。3Java语言程序设计(上),根据功能、性质、作用等因素抽象成不同的抽象数据类型。每个抽象数据类型既包含了数据,也包含了针对这些数据的授权操作,并限定数据的值只能由这些操作来观察和修改。因此,数据抽象是相对于过程抽象更为严格、更为合理的抽象方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就是采用数据抽象这一方法来构建程序中的类和对象的。它强调把数据和操作结合为一个不可分的系统单位——对象,对象的外部只需要知道这个对象能做什么,而不必知道它是如何做的。4Java语言程序设计(上)对象只要仔细研究程序设计所面对的问题域——客观世界,我们就可以看到:客观世界是由一些具体的事物构成的,每个事物都具有自己的一组静态特征(属性)和一组动态特征(行为)。例如,一辆汽车有颜色、型号、马力、生产厂家等静态特征,又具有行驶、转弯、停车等动态特征。把客观世界的这一事实映射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则把问题域中的事物抽象成了对象(Object),事物的静态特征(属性)用一组数据来描述,事物的动态特征(行为)则用一组方法来刻画。因此,对象具有下述特征:5Java语言程序设计(上)(3)方法:也称为服务或操作,它是对象动态特征(行为)的描述。每一个方法确定对象的一种行为或功能。例如,汽车的行驶、转弯、停车等动作可分别用move()、rotate()、stop()等方法来描述。为避免混淆,把方法称为成员方法。在Java程序中,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对象是类的实例,任何一个对象都是隶属于某个类的。Java程序设计是从类的设计开始的,所以,在进一步讲述对象的知识之前,必须先掌握类的概念。对象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上)类对象是对事物的抽象,而类是对对象的抽象和归纳。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时经常采用的思维方法就是把众多的事物归纳成一些类。分类所依据的原则是抽象,即抽象出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本质特征,而忽略那些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非本质特征,从而找出事物的共性,把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归结为一类,得出一个抽象的概念——类。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类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单位,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一组对象的集合。类的概念使我们能对属于该类的全部对象进行统一的描述。例如,“树具有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它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个描述适合于所有的树,从而不必对每棵具体的树都进行一次这样的描述。因此,在定义对象之前应先定义类。描述一个类需要指明下述三个方面内容:8Java语言程序设计(上)(1)类标识:类的一个有别于其他类的名字。这是必不可少的。(2)属性说明:用来描述相同对象的静态特征。(3)方法说明:用来描述相同对象的动态特征。类9Java语言程序设计(上)例如,下面是对dog类进行的描述:classdog//class指出这是一个类,dog是类标识{Stringname;intAverageWeight;类的属性(静态特征)intAverageHeight;publicv
java对象和类优秀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