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中心小学廖正洪人类社会与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它们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保持着一个“伟大的平衡”。有了这个平衡,才会有生机勃勃的世界,才会有今天人类文明的繁荣与昌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国有2亿多中、小学生,他们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小学生进行生态与环境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热爱人类、珍惜生命、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是十分必要的,非常必要的教育内容。小学教师应以语文课,思品、生命生活与安全课,科学课等教材为基础,以科普读本为辅,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生态与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人类、珍惜生命、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一、教师是生态环境教育的第一人。1、我们的教师本身就要热爱和保护环境。教师自己要是一个十分热爱环保的人,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自己才有热情和激情去教育学生,引动学生,要学生成为环境小卫士,教师自己就是要环境形象大使,即是以自身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身教胜于言教。2、教师要懂得并践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全世界各国都立法保护环境。我们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学生不仅要自觉遵纪守法,而且以身作则,身体立行,同时做好义务宣传员,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3、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教师一定要具备并充分学习生态环境相关知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授好课。同时,注意收集环境保护素材相关资料,特别是发生在身边的或众所周知的等重大事件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懂得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使学生有真实感受和体会,并能积极主动热爱和保护自己的家园。二、学生是生态环境教育主体1、启发小学生要认真体悟生命、生活与生态环境的意义。小学生初涉人世,天真浪漫,懵懂无知,可总是有一脑门的为什么?特别是对生命与生态、生活与安全、人类与环境等一系列概念似懂非懂而且非常好奇。因此,教师要用生动、易懂、准确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讲授生命、生态环境等概念,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有助于加强理解与记忆。如“生命”的概念,首先要告诉学生:生命就是活着的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物一旦死了就失去了生命。小学生会立即联想和发问:生物为什么会失去生命?它与环境有什么关系、这就为我们给学生讲授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光、热、水、气;山、川、江、河;日、月、星、晨;海洋、土地、森林、草原等环境要素以及生命与环境是怎么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等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不仅向学生讲述了基本概念而且初步了解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引导小学生从小了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很重要。小学生了解了生命、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意义后,就要使他们清晰人类与环境、生命与生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讲授这方面的知识,一定要用大量的自然现象引导小学生去理解。如葵花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树叶为什么秋天会变红;青蛙为什么是保护庄稼的益虫,细菌
浅议小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