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耐心、信心——新时期班主任之素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党的十七大把胡锦涛主席的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这对全党全国各项工作都指明方向,起科学统领作用。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也得用发展的眼光、用科学的态度和手段来统领我们的教育工作。这样,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对班主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爱心、耐心、信心”这三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它是传统教育的传承,也是新时期班主任素质的体现。
一、培植“爱心”
师爱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契诃夫说过:“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友爱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对受教育的学生不是心存爱惜与呵护,而是训斥与打骂,这是班主任自身对学生缺乏爱心的表现。班主任若能视学生如兄弟、子女、如朋友、推己及人,则训斥等粗俗行为可免。
。
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留给我们最为可靠和有用的知识之一,便是使人们相信爱与被爱。小学、初中生如此,即使是已渐进青年的高中生也如此。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希望能延续家庭中得到的爱,都渴望得到关怀与爱护。不如意家庭的学生,希望得到师爱尤为强烈,这是爱心培植的依据。
。
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不屑一顾者,则不能指望去爱学生。古往今来,从《礼记
·学记》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到如今的素质教育,科技兴国,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可谓不深。但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种认识大多数均停留在纸上和口头上。笔者无暇探究其中的是非曲直,同是教育工作者,我只想老实地说一句:无论别人怎么说,作为人民教师,自身务必坚信,教育是神圣的,教师肩负的为社会主义培养革命后一代的历史使命,这一点是无论“大款”还是“大腕”都做不到的。
。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说人与人的交往应以心相交,以诚相待。较之优秀生,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由于长期受歧视,遭冷落,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对他人心存戒备,但内心深处仍渴盼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待,切忌动辄当众批评、挖苦、甚至揭老底,变相体罚,那样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难度,甚至造成严重的教育失误。
教师的爱心、诚心还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爱心主张教育公平。每一届学生,我都大胆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慎重地向他们委以重任或独立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和活动中克服自身不良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平台。
当然,爱心是要随时随地表现的。若只是在学生生病,生活有困难或学习有障碍等
“特殊”情况下才偶尔一显“师恩”,那决不是爱心的含义。爱心也不是无原则的放任,放任自流是爱心的最大天敌。
二、涵养“耐心”
耐心要求教师们要经得起时间和挫折的考验,班主任工作中的粗暴及打骂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与班主任缺乏耐心的涵养有关。因为,缺乏耐心或耐心不足,遇事急躁,故方法简单。所以,应提倡班主任涵养耐心。
。
教育是十分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谓因材施教
爱心、耐心、信心——新时期班主任之素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