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形态论文,历史学论文论文,论文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形态1979年,自《世界上古史纲》上册出版后,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对古代城邦问题展开了连续不断、日益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古代城邦问题的讨论实质上是对于古代世界早期国家形态的探索和考察。本文准备将中国大陆学者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讨论情况作简单介绍,以增进大陆、港、台和国际学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学术交流。一早期国家形态问题,是世界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过去,西方学者认为城邦(Polis,City-state)是古代希腊、罗马所特有的一种国家形态,而“东方专制主义”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古代东方国家的政治特色。我国学者多半也持此说,或受其影响。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和古文字学的发展,学者们发现在两河流域以及其他地区最早都曾长时期地存在过不少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地区而形成的小国,与古代希腊、罗马的城邦颇为相似,因而也将它们称为City-state(城邦或城市国家)。古史学者逐渐对古代城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在中国,情况亦然。林志纯先生(笔名日知)对世界古代史和城邦问题进行了多年研究,在1979年与其他一些学者合作出版了《世界上古史纲》上册一书,对世界古代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系统的论述,特别是提出了古代城邦普遍说,建立起从城邦到帝国的古史体系。他认为,“最早的国家,就现在所知道的,都是城市公社,城市国家,或简称城邦”,“奴隶制城邦是古代一切奴隶制国家必经的阶段”。《史纲》的发表把我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大大推向前进,特别掀起了关于城邦问题的讨论热潮。在1979年成立的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迅即于1980、1982和1983年先后召开了关于城邦问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发表孔令平《世界古代史研究的新成果》一文,高度评价《世界上古史纲》上册的新成就,特别是关于奴隶社会前期的普遍规律和关于古代城邦问题的新观点。《世界历史》则先后刊登了顾思作《国外研究古代城邦的一些情况》(1981年第2期)、远方《关于世界古代城邦的几个问题》(1982年第4期)、王敦书、于可《关于城邦研究的几个问题》(1982年第5期)、陈隆波《城市、城邦和古代西亚、北非的早期国家》(1984年第4期)和廖学盛《试论城邦的历史地位和结构》(1986年第6期)等多篇文章。远方的文章是对世界古代史学界关于古代城邦问题各个方面的各家看法的综述。王、于、陈的文章则在肯定《史纲》一书的重大学术价值的同时,对古代城邦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不同意见。此外,顾准遗作《希腊城邦制度》于1982年出版。该书为顾准在1974年前后的读书笔记,对古希腊城邦制度作出全面探讨,论述精详,但主张古代东方国家不存在城邦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林志纯还将其城邦普遍说应用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接连在《历史研究》杂志发表《孔孟书中所反映的古代中国城市国家制度》(1980年第3期)和《从〈春秋〉称人之例再论亚洲古代民主政治》(1981年第3期)两篇论文,力主中国古代存在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中国古代城邦说最早由侯外庐先生在其《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书中提出,其后台湾学者杜正胜先生更有《周代城邦》专著加以探讨。林志纯的著述则促进了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讨论。有的学者采用了城邦说,但与林志纯的看法不同,如田昌五、林
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形态论文,历史学论文论文,论文.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