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艾滋孤儿研究综述
【摘要】作为伴随我国艾滋病大规模扩散而产生的一个双重社会弱势群体,艾滋孤儿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相关的研究也日渐丰富起来,并集中于艾滋孤儿的基本特征、生存状况、社会支持、具体需求、现有服务体系以及未来救助对策等六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在对现有艾滋孤儿研究所存在问题进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艾滋孤儿的研究应该转变研究理念,拓展研究领域,丰富研究方法,并注重比较性研究。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孤儿;研究;述评
Studies on the AIDS Orphans in China: Review and Prospects
【Abstract】 As a dual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caused by AIDS’ large-scale proliferation, the AIDS orphan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of P and the country,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also increasingly enriched. Based on prehensively reviewing bing the studies of the AIDS orphan, the article has emphatically analyzed mented six main research areas and its achievement, included of the AIDS orphan's essential feature, the survival condition, the society support, the concrete demand, the existing services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future rescuing countermeasure. At the same time, ment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IDS orphan’s study, and advised that AIDS orphan's research in the future should trans-format research idea, develop research area, rich research technique, and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relativity research.
【Key words】 AIDS;AIDS orphans;mentary
我国艾滋病疫情从1994年开始进入迅速扩散阶段,感染病例逐年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不法血站在河南农村疯狂繁殖,造成大量艾滋孤儿的出现刘康迈、袁建华:《艾滋病的流行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学海》2003年第5期。
。目前,艾滋孤儿的研究相对集中于其基本特征、生存状态、社会支持、具体需求、现有服务体系以及未来救治对策等六个方面。本文拟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客观评价其学术得失,以期对我国艾滋孤儿的未来研究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结论
(一)艾滋孤儿的基本特征
当某一社会现象开始出现的时候,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对其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特征的探索。这样才更有利于形成关于所研究事物的初始命题或假设,尝试并发展可用于更为深入的研究
方法,探讨进行更为系统和周密的研究可能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
关于艾滋孤儿的概念,学者依据其研究目的而有不同界定,但越来越趋向于将只要父母是爱滋患者的儿童都纳入艾滋孤儿范畴。俞宁等援引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界定,认为艾滋孤儿就是指自身健康、但父母一方或双方因艾滋病死亡的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俞宁:《对艾滋孤儿心理救助的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年第23期。
。安宁扩大了这个定义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只要直接或间接受艾滋病影响的健康儿童都可以成为艾滋孤儿,并将其分为如下三类:一是父母双方死于艾滋病的孤儿,二是父母双方均为艾滋病感染者的儿童,三是家长为艾滋病感染者的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参见安宁《中国现行艾滋孤儿救助安置政策》,《社会福利》2005年第4期;董伟武:《我国艾滋孤儿环境缺失问题研究: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杨生勇还特别提到了父母双亡和父死母失踪或改嫁两种类型的艾滋孤儿,以充分考虑到“孤儿”所蕴含的无人抚养的含义杨生勇:《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型:湖北省J镇农村艾滋孤儿抚育研究》
当前我国艾滋孤儿研究综述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