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水文·泥沙】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汊河方案研究唐梅英,谢越韬,陈雄波,崔萌,钱裕(,河南郑州450003;,江苏南京210098)摘要:通过对清水沟流路的北汉、清8汉及原河道各个组合方案的行河年限、对下游河道淤积反馈的影响、行河费用、防洪效果及对孤东油田防潮堤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寿命还有5O年以上。同时,建议清水沟流路行河次序为:清8汉河行河至西河口以下65km左右时改走北汊,北汊行河至改汉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原河道,原河道行河至改汉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清8汉河,清8汉河行河至改汉最终控制备件时改走备用入海流路。关键词:清水沟流路;清8汉河;北汉;原河道;汉河方案;黄河口中图分类号:TV856;:A文章编号:1000—1379(2008)Il一0040--021概述1976年5月,黄河由刁口河人海改道清水沟人海,初始河长比改道前缩短37km。1996年汛前,为达到人工造陆采油的目的,在清水沟流路清8断面以上950m处实施清8改汉,河长由原来的西河口以下65km缩短至49km,缩短河长16km。1976年至今,清水沟已行河30余年,西河口以下河长已达6okm。为尽量利用清水沟海域的容沙能力,延长清水沟流路的使用寿命,笔者对清水沟汊河方案进行了研究,拟订清水沟流路的局部改汉入海方案有3个,一是现行清8汉河,二是北汉,三是1996年改汉前的原河道,见图1。图1清水沟流路汉河入海方案汉河组合方案主要兼顾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拟订两个改汉条件:一是以黄河口曾经出现过的最长河长(西河口以下65km)作为改汉的控制条件(简称改汉中间控制条件,下同),轮流使用各个汊河;二是尽量使流路相对稳定,以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以西河口10000nl/s水位12m(大沽高程)作为改汉最终控制条件(简称改汉最终控制条件,下同)使用各个汉河。据此,拟订以下4个改汉组合方案。(1)方案1。现行清8汉河(12m)+北汉(12m)+原河道(12m),即继续使用清8汉河,待达到改汉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北汊,北汉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1996年前行河的清水沟流路原河道,原河道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备用入海流路。(2)方案2。立即改北汊(12m)+现行清8汊河(12m)+原河道(12m)。(3)方案3。现行清8汉河(65kin)+北汉(12m)+原河道(12l'n)+清8汉河(12m)。(4)方案4。立即改北汊(65km)+清8汉河(65km)+原河道(12m)+北汉(12m)+清8汉河(12m)。,组合流路的行河年限主要受海域容沙能力的影响,因此各方案分汉流路使用的先后次序对清水沟流路总的行河年限影响不大。就整个清水沟流路行河年限而言,可以认为在同样的来水来沙条件下各方案无差别,4个方案从目前起算的行河年限均可超过50年。(1)西河口以下河长。设计水沙条件下,方案1~方案4的西河口以下平均河长见图2。虽然各方案行河末期河长相差不大,但方案1近期河长较长。在近4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汊河方案研究.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