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日本大学生人格培养要求反思我国大学生人格培养教育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健康人格人格培养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本文在论述人格、健康人格内涵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大学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要求,提出了我国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以期对新形势下培养和铸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健康的人格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和才智的发挥,而且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1健康人格的内涵及意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人格的界定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主观性是主体的规定,人格是人的规定。”[1]健康人格是一个新概念,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为其进行了定义。例如,毛主席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标准;邓小平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标准;西方分析学派的荣格认为健康人格是“个体化的人”;存在—人本主义学派的马斯洛认为健康人格是“自我实现的人”。综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健康人格的主要特点是: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对生活和未来抱有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并能较充分全面的发掘自己的潜能。
2日本大学对培养大学生人格的要求
应该肯定,当代日本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处于较高层面。日本大学以提升现代人格为目的、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和平、追求高尚情操。日本大学认为,健康的人格是培养出来的,其主要要求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正确的自我意识。在大学生人格结构中,自我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人格的形成,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反映。具有健全自我意识的大学生应该是一个自我肯定、自我统合的人;一个主动发展自我,且自我具有灵活性的人;一个本身独立,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的人。对自己应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愿望,奋发向上、力争成才,并根据自我设计目标自觉调节行为;能够恰如其分的评价,充满自信,扬长避短,能够控制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中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
二是自尊与尊重他人。自尊与尊重他人是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什么是人的尊严呢?马克思说:“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2]人格是在行为中表现的,健康的人格也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体现出来。人格健康的大学生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尊重社会习俗、关心他人的需要、真诚地赞美、不作无建设性的批评等。
三是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它既不是感性认识,也不是理性认识。它是人类(主体)对世界(客体)的一种特殊体验,是主体与客体
浅谈从日本大学生人格培养要求反思我国大学生人格培养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