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溪文明办[2010]37号竹溪县文明办2010年度业务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市文明办:2010年,竹溪县文明办在市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以深入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契机,以新一轮市级文明县城创建为动力,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现将一年来主要业务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2010年主要业务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文明创建水平稳步提升1、深入开展“三优”活动,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一是精心准备,积极做好市级文明县迎检工作。以“三优”(优化硬体环境、软体环境、活体环境)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文明县城建设,使我县顺利通过了市级文明县城检查验收。按照县文明委的安排,早在去年年初,就制定和下发了《创建22008-2009年度市级文明县城工作方案》,9月份召开了全县市级文明县城迎检动员大会,把创建市级文明县的各项任务、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创建责任单位。同时,进一步完善创建软件,共整理档案资料7大类,61卷。今年年初,我们又制定了《竹溪县市级文明县城迎检工作方案》,进一步将责任任务落实到各相关单位,并进行跟踪督办检查。二是开展四大活动,大力推进文明素质教育。一是广泛组织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文明委名义下发了文件,并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文明单位考核内容。二是大力推进文明交通行动,出台了《竹溪县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路。三是组织开展了“告别不文明行为”系列活动,在全县广泛征集评选“十大不文明行为”,并招募500余名“讲文明、树新风”志愿者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举行了“讲文明、树新风”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开展了“告别不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竹溪人”承诺签字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人民做文明市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将《竹溪文明素质教育丛书》发放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并组织开展了“做一个文明的竹溪人”文明礼仪知识测试。广泛组织开展公民素质养成月活动,通过座谈会、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形式,在全县掀起公民素质教育的新高潮。三是整合部门资源,确保创建成效。按照“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原则,与全县61个责任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环境保洁、清理野广告、拆除违章建筑、整顿集贸市场、“六小门店”治理、规范交通秩序等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以商业、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行业和执法部门为重点,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推行优质规范服务,努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县政协将文明县城创建3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开展调研活动,组织撰写了《加强城市管理,争创文明县城》的报告。2、深入开展“三争”活动,文明文明单位创建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强化文明单位管理,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水平。重新修订完善了《竹溪县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了文明单位公示制度。对文明单位实行总量控制,提高了创建竞争力,提升了文明单位创建质量。制定下发了《竹溪县文明单位(乡镇、村、社区、民营企业)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过程的检查指导,变“年初申报、年终考评”为“注重创建过程”,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对省、市级文明单位,从创建氛围、创建活动和档案资料等方面加强指导,强化文明创建意识,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水平。以推荐2009-2010年度省级文明单位为契机,进一步严格文明行业、文明单位评选,切实加强动态管理,健全和完善退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有效地发挥了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中的引领示范作用。10月份,召开了文明委全会,差额推荐了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提高了省级文明单位的公信力和透明度。10月中旬,下发《竹溪县2010年度县级文明单位(乡镇)检查考核的通知》,对申报创建单位进行严格考核,择优表彰。二是开展“三争”活动,丰富文明单位创建内涵。按照从点(窗口)上抓起、在线(行业)上辐射、向面(社会)上拓展的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思路,以行政机关、窗口行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为重点,开展争创文明机关、争创优质窗口行业、争创文明诚信企业的“三争”活动,树立文明的单位形象。在党政机关继续深入开展了“争创文明机关、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树立人民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在金融、卫生、电信、公安、工商、税务等公共服务行业和执法部门,4深入开展了“争创文明优质服务窗口、争当文明优质服务标兵”活动,树立窗口行业良好形象。在民营企业开展了“争创文明诚信企业,争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活动,提高了民营企业文明创建水平。县消防大队通过营造文明文化氛围,开展军民文明共建活动
38竹溪县文明办2010年度业务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