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文言语法知识全文中学文言语法知识纲要第一节:文言实词文言常用实词的积累古今异义现象古多单音词;今多双音词;古今词义的变化;一词多义与词义的引申;偏义词;通假第二节:文言虚词两个常用的助词:者、所;两个常见的语气副词:其、曾;兼词:诸、焉、盍;有待补充的内容;第三节:实词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补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第四节: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语省略(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代词宾语“之”常被省略)介词的省略(介词“以”、“于”常被省略)介词的宾语省略(代词“之”做“以、与、为”宾语常省略)(六)定语或状语的中心词有时被省略倒装句主谓倒装动宾倒装(即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提前;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提前;强调性提宾介宾倒装(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可提前)定中倒装(即定语后置)介宾词组的后置;文言语法知识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同现代汉语比较,总的看来是相同或相近的,但也有一些不同或差异较大的地方。相同之处就不谈了,下面只谈一下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从实词、虚词、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四个方面来谈。第一节文言实词一、文言常用实词的积累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准确理解其词义,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逐渐积累,此外没有什么捷径。二、古今异义现象(一)古多单音词、今多双音词我们随便把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就会发现译文比原文长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古汉语中以单音节词汇为主,而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节词汇为主。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山野出产奇异黑色质地白色花纹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死亡没有抵御在这样一个短短的句子里,就有十个词在翻译时应变成双音节词,所以译文的字数要多于原文的字数。这里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要把两个文言单音词的词组,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例如: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一、拍)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开阔、明亮)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遂与外人间隔。(分离、不接触)无论魏晋。(不用、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凭着)阡陌交通。(交错、连通)必须注意这一现象,不要把它们误认为是一个单词,而笼笼统统地理解成一个意思。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字的词义都解释出来。(二)古今词义的变化1、有些词汇一直沿用至今,词义和用法没什么变化。如:人、日、月、星、牛、羊、马、山、水、风、东、西等;这一类词多属于基本词汇,读书时不会造成障碍,相反却能起到沟通古今语言的作用。2、有些词的词义有一些变化。例如“劝”现代含义是“劝解”、“规劝”古代的含义是“勉励”、“鼓励”例句:荀子的文章《劝学》,是鼓励人们学习的意思。“访”今义是“探访”、“访问”古义是“咨询”,即征求意见。例句:“王访于箕。”(《》)向箕子征求意见。“给”今义是“给予”古义是“供给”、“供应”例句:“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是供应他食用。“河”今义是指一般较小的流水。古义是专指黄河。例句:“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这类词的古今含义之间有着细微的不同,要仔细掌握,否则就不能准确地翻译古代汉语。3、有些词的词义变化很大,古义和今义完全不同。例如:①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走”字的古义是“跑”②孟子去齐。(《孟子·公孙丑下》)“去”字古义是“离开”与今义正相反。③涕泗滂沱。(《诗经·泽陂》)“涕”字的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对这类词的词义掌握不住,就将把古代汉语译错了。4、有些词今天已经不用了,或者换成新的词了。例如:①及厉王薨,武王继位,和又奉其璞献之武王。②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③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薨”专指古代王侯之死;“刖”古代砍脚的刑罚。这类事物今天没有了,所以这些词也没有生命力了,不用了;“履”今天换成了“鞋”字;“曰”今天换成了“说”字。(三)一词多义与词义的引申在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现代汉语中还多。例如:“言”广故数言欲亡。(动词:说)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名词:话)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书)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名词:字)“数”范增数目项王。(副词shuò,屡次)蒙冲斗舰以千数。(动词shǔ,计算)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名词shù,数目)除一词多义外,有时为了确切翻译文言文,还要使用词的引申意思,因而使词义变得灵活复杂了。例如下列各句中的“计”字,其基本词义是同一个,就是“计策”(名词)。但是要想确切翻译每个句子,不能
文言语法知识全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