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学概论论文.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学概论》课程论文;课程序号:60L282T-01;上课时间:周四第五节;地点:YF611先秦诸子百家之道家摘要: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活跃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著书立说,四处游学讲座,并分化成不同学派,各派之间争芳斗艳,相互舌战辩解,促成百家争鸣局面,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辉煌灿烂时期。这其中各个学派分化发展,各成一家,以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十家为代表。而其中儒,墨,道,法,几派更是繁衍发展,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关键词:道家、老子、辩证道家的思想起源很早,我国自上古便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道家学派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儒家文化一起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相互竞争,互为激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脊柱。道家思想是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为世界的最高实体,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学派以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其创始人老子以朴素的辩证法阐述了宇宙万物的产生发展规律,以“无为”为思想主张,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著作《道德经》是影响中国人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之一,而其后任者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学说,同样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发展了春秋后否定天命观的思想,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死,亦为客观自然的事,无君臣尊卑之别,这无异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了权贵奴役人民的合理性。他指出客观事物都是变化的,“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道家起源之始并不被封建统治者所重视,由于春秋战国兵荒马乱,各国之间连连征战,相互厮杀,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道家的“无为而治”显然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至于到了秦代,由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出现,使得国家需要借助法家以法之力的思想对统治进行巩固,道家依然不被重视。时间行至汉初,由于秦后战乱使国家经济严重滞后,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统治者出于休养生息,恢复国家经济以及稳定政治局面的需要,开始依赖于以道家思想治国,西汉初年,统治者高层以文帝、景帝及窦太后为例,都尊奉黄老之学,强调清静无为,轻徭薄赋,宽简刑政,从而使国家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迅速恢复元气,形成了我国封建史上第一个盛世,史称“文景之治”,而黄老学说所代表的道家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兴盛一时。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道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封建统治者恢复国家经济。但其后,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学概论》课程论文;课程序号:60L282T-01;上课时间:周四第五节;地点:YF611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从此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儒家一直成为影响中国人的主流中心思想,而道家学说则沦为非主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他继续在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汉末黄巾军起义,道家思想为张鲁的五斗米教吸收,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并在日后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从此道家学说便经常与道教混为一谈。而魏晋时期,在融合道家的基础形成的玄学更是对当时的士大夫文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家的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派系也是最为完整的,但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加注重炼丹,其推崇

国学概论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