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被逼出来的“渗透压”.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被逼出来的“渗透压”——《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案例佛山三中刘闻邮政编码528000电话**********被逼出来的“渗透压”——《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案例背景:在学习新教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有关水分运输的内容时,先通过学生做《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进一步探究,使学生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输的有关知识理解更深刻。主题:通过实例分析进行思维探究活动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在课堂上得到普通应用。充分利用实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最后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原来的教学目标基础上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以至于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细节:在学生做了洋葱表皮细胞的失水与吸水的实验后,再分析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因:1)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以致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2)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已出现质壁分离的细胞逐步复原;3)当植物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达到动态平衡。最后师生共同小结:水是从浓度低的一边向浓度高的一边运输。回顾扩散作用:物质从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的一边运动。紧接着老师问道:“渗透作用符合扩散作用的原理吗?为什么?”“不符合!扩散作用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的一边运动,而渗透作用则是从低浓度一边向高浓度的一边运动。”有同学回答道。“符合!扩散作用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的一边运动,但对象是溶质;而渗透作用虽然是指物质从低浓度一边向高浓度的一边运动,其对象是溶剂,是水。”有同学反驳道。“对!如果把水看成溶质,渗透作用就是指水从水的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的一边运动。”有同学补充道。看来后者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于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小结:“扩散作用是指扩散的对象从多的一边向少的一边运动,渗透作用是指水多的一边向水少的一边运动,渗透作用指溶剂的扩散作用,主要指水的扩散作用。”“渗透作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为什么?”老师紧接着就问。“不需要,因为渗透作用属于扩散,而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同学们很快就回答道。为了更清楚地让同学们了解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原理,老师画图再做一个实例分析:左边A溶液是30%的蔗糖溶液,右边B溶液是10%的蔗糖溶液,中间M是一种膜,1)如果M是一种不透的膜:A、B的高度和浓度各怎样?M2)如果M是一种全透的膜:A、B的高度和浓度各怎样?AB3)如果M是一种半透的膜:A、B的高度和浓度各怎样?很快同学们的答案出来了:1)A、B的高度和浓度都无变化,因为水和蔗糖都不能扩散;2)A、B的高度不变,但A的浓度降低,B的浓度升高,最后都为20%。原因学生分析得清楚:蔗糖分子从A向B扩散,水分子从B向A渗透,至到水与蔗糖分子都均匀分布。3)学生也分析得清楚:蔗糖分子A不能向B扩散,B也不能向A扩散;而水分子从B向A渗透。故A的高度增加、浓度降低,B的高度下降、浓度升高。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很满意,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渗透作用和扩散作用,以及半透膜的有关知识。但这时有同学开始提出疑问:“A的高度增加、B的高度下降后,A这一边的压力比B这一边要大,水又会被压向B这一边,A的高度下降、B的高度增加,不达到A与B一样高了吗?”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呢?老师就此

被逼出来的“渗透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