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秦始皇-教案第1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标要求】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2、简述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授课提纲】一、秦统一六国1、原因: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⑴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⑵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2、过程:(10年)远交近攻、分化离间1)先灭弱韩:前230年“先取韩以恐他国”2)离间灭赵:前228年郭开诬李牧,赵括代廉颇3)水灌灭魏:前225年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4)王翦灭楚:前223年秦王知错能改,姜是老的辣5)北灭燕国:前222年荆轲刺秦,无功不返6)完胜灭齐:前221年孤掌难鸣,一败涂地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简要介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1)皇帝制度u 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u 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u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2)三公九卿制职位名称职权范围任用标准历史意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贤”“能”由皇帝任命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3)地方:郡县制问题: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坚决反对,主张郡县制。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呢?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其官职是由皇帝直接任。可以起到强干弱枝,避免国家重新陷于分裂的局面。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秦代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统一、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P18))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2、急建长城:伟大建筑,暴政见证(五年,40多万民工)3、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140多万人/年)······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
秦始皇-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