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doc:..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94)和《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以肢体肌肉软弱无力,肌肉酸痛,皮肤不仁为特征,初起可急骤出现,继则手软难握,臂软难举,足软难履,甚则累及咽、颈项及胸部肌肉,严重者可出现复视、斜视、声嘶、吞咽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伴或不伴特征性皮肤损害者均可诊断为肌痹。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2)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3)肌电图示肌源性异常。(4)肌活检异常:肌纤维变性、坏死,细胞吞噬、再生、嗜碱变性,核膜变大,核仁明显,筋膜周围结构萎缩,纤维大小不一,伴炎性渗出。(5)特征性的皮肤损害(①眶周皮疹:眼睑呈淡紫色,眶周水肿;②Gottron征: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背而的红斑性鳞屑疹;③膝、肘、踝关节、而部、颈部和上半身出现的红斑性皮疹)。符合1〜4条中任何3条或以上可确诊多发性肌炎,同时有第5条者可诊断为皮肌炎。轻型:诊断明确,但临床稳定,所累及的靶器官(包括肺脏、心脏、消化道、肾脏等)功能正常或稳定,呈非致命性。重型:诊断明确,肌炎病情活动明显,伴有重要脏器累及并影响其功能;病情危重而凶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者。(-)证候诊断1・湿热阻络证:肌肉酸痛肿胀,四肢沉重乏力,发热,食欲不振,二便不调,热毒炽盛时还可见皮肤散在红斑,以眼睑周围和胸背部为多,色多红紫,甚则溃烂,舌红苔口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2•寒湿痹阻证:肌肉酸胀、疼痛或身体困重乏力,恶寒发热或畏寒肢冷,皮疹颜色紫暗,舌淡苔口腻,或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濡缓。3•脾肾不足证:肌肉酸痛,松弛乏力,精神倦怠,身体消瘦,声低懒言,动作迟缓伴腰膝酸软,皮疹颜色淡红或暗淡,面色胱白,二便不调,夜尿较多,舌淡苔白,脉沉或弱。二、治疗方法(一):清热祛湿,解肌通络(1) 推荐方药:四妙散合柴葛解肌汤加减。苍术、黄柏、牛膝、慧战仁、柴胡、葛根、甘草、黄苓、白芍、羌活、白芷、生姜、大枣、石膏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2) 屮药热奄包或屮药封包外敷: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清热祛湿通络中药外敷于患者病变部位。(3) 中药熏蒸(熏洗):使用中药熏蒸治疗仪,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清热祛湿通络屮药煎剂约1500ml放入药箱屮,调节至适当温度,治疗过程屮应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不断调整温度。每次治疗时间不超过1小时。:散寒祛湿,解肌通络(1) 推荐方药:乌头汤合防己黄罠汤加减。制川乌(或制附片)、桂枝、赤芍、黄罠、白术、当归、慧戏仁、羌活、防己、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屮药注射剂)。(2) 中药热奄包或中药封包外敷: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中药外敷于患者病变部位。(3) 屮药熏蒸(熏洗):使用屮药熏蒸治疗仪,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中药煎剂约1500ml放入药箱中,调节至适当温度,
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