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3、19C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5、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一、戊戌变法的背景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1、早期改良思想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3、公车上书和强学会4、梁启超与《时务报》思想兴起运动兴起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70年代)(1)、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2)、代表:王韬、郑观应、薛福成(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4)、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实施(5)、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政治主张:(2)、代表作:《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A、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据乱世:君主专制制度;升平世:君主立宪制度;太平世:民主共和制度;(“三世说”与进化论相结合B、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C、救亡图存*(4)、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环境: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3、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2)、《中外纪闻》(原名《万国公报》)目的:扩大变法维新的影响地点:北京地位:资产阶级早期政治团体的机关刊物(3)、强学会:成立:1895年8月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地点:北京、上海结果:1896年初被查封*4、梁启超与《时务报》代表人物活动地点主要著述刊物主要思想梁启超上海《变法通议》《时务报》变法图强;学习西方政治、文教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湖南《仁学》《湘报》主张变法;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伦理观念;体现民主革命思想。严复天津《天演论》《国闻报》主张变法;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借进化论阐明变法主张。*(1)、民族危机加剧:2、其他因素的推动:(2)、资产阶级维新派: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1)爱国官员: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2)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想借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权力,真正掌权3、1898年,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1、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三、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