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幼儿园音乐教育于游戏当中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幼儿园陈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歌,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唱歌的兴趣和欲望。通过歌唱教学的探索实践活动,我发现培养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指出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目的。所以幼儿园音乐课程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音乐的形象思维来启发、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智力开发,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以引导幼儿参与唱歌、音乐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基本教育内容,以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即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乐一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即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觉美和表现美。我发现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于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效果的灌输,以致于教师在这一框架约束下,非但很难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潜在创造力。就像以前我在小学实习时遗留下的习惯,我总是把歌曲一词一句的教授给幼儿,却从未想过其实幼儿很难接受,结果总是幼儿被动接受,同时我也感到音乐活动很难领导。你的气氛太低沉,孩子们就没有了兴趣;你若是太兴奋,孩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无法收回了。其实教师没意识到在一个个音乐活动过程中幼儿要发展什么能力,锻炼什么技能,获得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在现有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只是个盲目且无指向的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只重视幼儿是否有学会和掌握老师所教的一些技能和知识。比如说歌曲会唱了吗?律动动作是否和老师做的一样?是否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来欣赏音乐等等。教师既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不揣摩幼儿,只是用一个预先设置好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成相同的任务,学会相同的技能,这显然是弊大于利的。其实简而言之,幼儿的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废弃灌输,主张启发和引导。在音乐游戏的教育过程中,尤其要发挥幼儿的音乐感知和所谓的“乐感”,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一、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因素,激发幼儿的兴趣。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幼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充分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空间,以致能够让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坚定幼儿的自信心。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幼儿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表现感染和启发幼儿。不论是唱歌、歌表演等,都应该充满感情,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和幼儿一起分享音乐的美感和自己的体验,如音乐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教师从开始就引入情节“小小的蛋儿敲敲门,蛋开了,里面有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让孩子们意识到小鸡是从蛋壳中出来的,并让他们体会蛋壳圆圆的感觉。幼儿从情节表现中去找一系列动作的感觉,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语音、体态、表情都应
寓幼儿园音乐教育于游戏当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