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定义】近年来,国际脑瘫康复界对脑瘫定义展开广泛的讨论,在参照《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WHO-ICF)后,形成了2006年脑瘫定义:脑瘫是指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障碍症侯群,这种症侯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的非进行性功能紊乱引起的,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理解、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和继发性骨骼问题。2006年8月我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结合实际情况,修订定义为: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病因】(如家族中有脑瘫、智力低下等患者和其他遗传学因素)、先兆流产、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双胎或多胎、脐带绕颈、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等。、难产和各种产伤等。、新生儿窒息/HIE、。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目前,认为脑瘫发生的新4大因素是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HIE、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宫内感染,且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表现】(1)粗大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坐、爬、站立等发育明显落后。(2)精细运动发育落后:见物主动伸手、伸手主动抓物、手指捏物等精细动作明显落后。1(3)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肌张力过高或过低,不能完成自主运动模式,出现异常运动模式。(4)主动运动减少:①新生儿期吸吮能力差,很少啼哭;②2~3个月双腿蹬踢少或单腿蹬,手活动少和无爬行等基本动作。、斜颈、四肢痉挛、手喜握拳、拇指内收、上臂常后伸、尖足、剪刀步和角弓反张等。、降低或混乱。、保护性反射不出现或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脑瘫诊断】(1)必备条件:①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发育落后;②姿势异常,包括动态和静态情况下的姿势异常;③肌力和肌张力的改变。(2)参考条件:①反射异常;②引起脑瘫的病因学依据;③头颅影像学佐证;④排除遗传代谢病和进行性疾病。【分型与分级】分型WHO、美国神经科学协会(AAN)、美国脑瘫协会(AACP)等都对其进行过分型分级,我国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按照受累的肢体分为单瘫、双瘫、三肢瘫、偏瘫、四肢瘫。2002年欧洲脑瘫检测组织(SCPE)推荐了脑瘫临床树状分型法,我国2006年将痉挛型脑瘫仅分为双侧瘫和偏瘫,与之相比我国修订的分类法不够清晰明了。分级临床分级法一级:活动不灵便,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如行走、登梯和用手操作不受限制。二级:手活动受限,日常活动受到影响,但仍能独立行走和握物。三级:5岁以前不能行走但能够爬或滚,不能握物但能扶物。四级:丧失有作用的运动功能。其中一、二级属轻型运动障碍,三、四级重型运动障碍。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五级分级法近年来,功能分级已经成为脑瘫分类分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脑瘫GMFCS已被国外广泛采用,而脑瘫MACS也在逐步推广中。【康复治疗】虽然对脑瘫进行了分级和分型,但是每个脑瘫患儿临床表现还是不尽相同,应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法的原理和特点,正确评价每个患儿神经发育水平、运动功能的特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