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王发坤烈士事迹王发坤烈士事迹烈士简介:王发坤,1946年9月生于海拉乡新村村大坪子组,1968年4月入伍,同年12月入党,在十三军39师115团二营炮连服役,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 1979年2月17日,王发坤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打波光,他亲自指挥战斗,摧毁了敌人设置的坚固工事,为部队打开了通路,在周登激战中,光荣牺牲,部队后来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记二等功。新婚刚过即投入部队训练 上世纪80年代,反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上战士们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部文艺作品的主角梁三喜的原型,是一位来自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海拉乡新村村名叫“王发坤”的烈士。 1974年初,28岁的王发坤经父母介绍,与同村22岁的李金花结为夫妇,结婚时的王发坤已入伍6年多。在父母介绍时,李金花总觉得自己没有文化,配不上王发坤。但在王发坤眼里的李金花善良、贤惠。李金花说,那时刚结婚,他们打算等王发坤军龄满15年时便全家随军,让孩子以后继承父业,也做一名光荣的军人,报效国家。结完婚后,王发坤把新婚妻子李金花留在家中,自己便随部队在四川省内江市训练。1974年底和1976年初,王发坤的大儿子王远碧与小儿子王远苍相继出生。由于王发坤常年在外,李金花就自己在老家抚养孩子,照顾老人。常年分居两地,王发坤的妻子李金花受了不少苦。“我每天要带小孩、照顾老人,干农活时都在盼呀盼,盼可以早点带着孩子随军,或者丈夫早点转业,总之不用再两地分居了。”原本,李金花的愿望就快实现了。王发坤1968年入伍,两年提干,表现优秀,当了军官以后部队整编、压缩,到1978年初部队下了命令宣布王发坤退出现役,安排转业,在转业干部集中学习转业后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并且已经在家乡威宁联系了工作,准备回家跟家人团聚过好日子。 舍不得脱下军装的战士 据王发坤的战友周光翔回忆,当年王发坤准备把家里的房子弄好,还借债买了瓦。但是,1978年11月,中央军委指示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参加“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斗任务,这时正在修房子的王发坤被召回部队。召回部队后,部队领导征求王发坤的意见,组织上说:“老王,现在国家要打仗,需要军官,尤其是需要炮兵干部,你能不能放弃转业。”此时的王发坤求战心切,积极申请要求参战。王发坤说:“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党培养多年的老兵,我义不容辞。”组织上同意了王发坤的请求,批准他参加此次作战任务,并任命王发坤同志任二炮连副连长。 1979年2月16日下午2时,王发坤所在部队按照上级指示,开始进攻,于当晚24时前集结完毕。2月17日凌晨6点,王发坤所在营奉命为第一梯队首先通过架在红河上的舟桥,首先执行穿插后转入助攻。并攻击248高地、191高地,随后进驻班光村。上午10时10分,王发坤所在营继续向龙金、周登方向发起进攻。13∶30分左右,王发坤所在的营在渡过外珊河时,大部分军队已渡过去,但还有一部分正在过河,这时王发坤所在营的左边为115团三营八连,右边为116团一个营。此时,遭敌军炮火猛烈袭击,王发坤所在部队损失较大,两台电台和两名报务员均受重创,当
王发坤烈士事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