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健康养生何为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谷:麦、黍、稷、谷、豆五果:桃、李、杏、栗、枣五菜:葵、藿、薤、葱、韭五畜:鸡、羊、牛、马、猪药食同源自然界药物食物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于自然界,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经过口偿身受,发现有的食物具有治病作用,既可当食,也可做药。由此可见,医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1、食药一体的营养观2、天人相应的整体食疗观3、药攻食补论4、调理阴阳的营养观5、辨证施膳6、食疗的宜和忌食药一体的营养观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食药一体的营养观”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与自然界,医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同。天人相应的整体食疗观《内经》中的天人相应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人体的组织结构及生命活动都与自然界有相适应的关系;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有影响。因此,人类必须利用自然万物及中医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进行医疗保健活动,即中医所说的养生疗疾。药攻食补论《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凡是药物,其性味之偏较大,多有毒,作用猛烈,所以一般用来攻邪。而食物性味之偏较小,平和无毒,一般用来补精益气,强身健体。表明虽然药食一体,但二者仍有区别。调理阴阳的营养观《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人体的健康状态为“阴平阳秘”。基于这种认识,《内经》提出了调理阴阳营养观,即用食物性味之偏,纠正人体阴阳盛衰之偏;《素问·骨空论篇》中指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调理阴阳之大法,据此中医饮食养生与治疗可以概括为补虚与泻实两大方面。此外,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同样注重调和阴阳,使所用膳食无寒热升降之偏。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的调料,以防菜肴陛偏寒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脾胃不适之弊。
药食同源健康养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