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循环澄清池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水处理构筑之一的水力循环澄清池,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1、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的原理及构造2、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工艺流程3、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日常运行与管理。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澄清池,澄清池的分类及优缺点。一、定义、分类、优缺点:1、澄清池是把混凝及絮凝体与水分离的过程综合于一个构筑物中完成,简化了水处理的工艺。2、澄清池的分类澄清池可分为:悬浮泥渣型和循环泥渣型。循环泥渣型可为: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水力循环澄清池。我们公司的水厂就属于第二种。3、优点:①、构造简单无需复杂的机电设备;②、体积小,占地面积小。缺点:①、水头损失大;②、药耗高;③、排泥系统较复杂。澄清池的适应浊度在100—1500NTU,单池处理水量一般50—400m3/h二、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原理及构造(一)工作原理:利用进水管水流中的功能,促使泥渣回流,达到加速混凝澄清的目的。(二)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基本构造: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基本构造可为进水管、水力提升器(喷嘴、喉管),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伞形罩、分离室、出水管、排泥系统。1、进水管有三种进水形式:①从池底部进入②沿锥体内壁进入③从池体外壁进入。我们公司的水厂属于第一种进水形式。2、喷嘴与喉管①喷嘴是进水能量转化成高速动能的装置。流速为7-8m/s②喉管是进水与活性泥渣进行瞬时混合的场所,流速为2-3m/-1秒③喉嘴距及调节装置:喷嘴与喉管的距离称为喉距。通过操纵盘来调节。喉距对泥渣回流量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为喷嘴直径的2倍。开始使用时调整,一经确定很少改变。3、第一反应室促使来自喉管的原水与活性泥渣回流水混合,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在一定接触时间内形成矾花。停留时间为15-30秒。4、第二反应室促进完善絮凝,使水进入分离室。停留时间为110-140秒5、伞形罩作用:迫使分离室活性泥渣沿伞形罩下缘回流到池底。防止第二反应室出流后直接被喉管射流,而吸入喉管造成短流现象。6、分离室实现清污分离的场所,清水向上,污泥向下。-。7、出水管沿外圆周内侧作环形集水形式。8、排泥系统较小澄清池采用底部放空管,较大采用污泥斗。水厂采用底部放空管。三、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工艺流程原水经进水管从池底部进入,经喷嘴高速射流入喉管,并在喉管下部的喇叭口附近形成低压区而吸入回流的泥渣。在喉管中进行快速而剧烈混合后,进入第一反应室,再溢入第二反应室完成吸附和凝聚。从第二反应室流出的泥水混合液,在分离室中进行泥水分离。清水向上经集水槽收集后流出澄清池,泥渣一部分进入泥渣浓缩室,经浓缩后定期排出池外,另一部分被吸入喉管重新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四、水力循环澄清的运行管理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勤检测、勤观察、勤调整”特别抓住投药适当、排泥及时两个环节。(一)运行前的准备1、清除池内积水和杂物,检查各管线阀门是否完好。2、测定原水浊度、PH值,试验所需投加混凝剂的量。3、将喉距调节到2倍喷嘴直径的位置。4、当原水浊度在200NTU以下时,应准备好500-1000kg黄泥。5、初运行时备药量为正常运行3-4倍。(二)启动运行1、原水浊度大于200NTU时,不加黄泥,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1/3,混凝剂的投加量为正常投加量的2倍,即成活性泥渣。2、当原水的浊度小于200NTU时
水力循环澄清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