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一)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一种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由用药或注射异种血清引起。。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烯酸可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获得免疫原性,进而刺激机体产生IgE,使之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噻唑或青霉烯酸后,可诱发过敏反应,严重者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青霉素在弱碱性溶液中容易降解,因而使用时应新鲜配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初次注射青霉素也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这可能是曾吸入过青霉菌孢子或使用过被青霉素污染的注射器等医疗器械,机体已处于致敏状态之故。(初次注射也可发生过敏,有些患者以前可能使用过青霉素污染的注射器,或皮肤黏膜接触过青霉素或其降解产物,吸入过青霉菌孢子等)其他药物如普鲁卡因、链霉素、有机碘等,偶尔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常发生于既往曾用过动物免疫血清,机体已处于致敏状态,后来再次接受同种动物免疫血清的个体。临床上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白喉抗毒素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可出现此种反应。(二)呼吸道过敏反应多因吸入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变应原引起,常见疾病有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可表现有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三)消化道过敏反应少数人在食入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后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为主的过敏性胃肠炎。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四)皮肤过敏反应可因药物、食物、花粉、肠道寄生虫及寒冷刺激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讨论题:病人注射青霉素发生休克是什么原因?试述发生机理。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初次青霉素进入机体,分解成青霉噻唑和青霉烯酸,这两部分作为半抗原与机体的细胞或蛋白结合构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IgE结合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处于致敏状态,当青霉素再次进入处于致敏状态的机体。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IgE抗体结合,使膜表面的FcεRI交联,触发致敏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激肽原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毛细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青霉素(或称盘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1928年英国伦敦大学圣玛莉医学(现属伦敦帝国学院)院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在实验室中发现青霉菌具有杀菌作用,193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钱恩(EarnestChain,1906-1979)、弗洛里(HowardFlorey,1898-1968)及希特利(NormanHeatley,1911-2004)领导的团队提炼出来。弗莱明因此与钱恩和弗洛里共同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细胞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
青霉素过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