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2期2008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2008山荆子叶脉序的研究王雷宏,汤庚国h,夏海武,蔡华(,江苏南京210037;,安徽蚌埠233100)摘要:观察了自然分布于9个省共l3个山荆子标本的叶片脉序,并把脉序的各种式样与现有的叶脉序描述术语和图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现有的术语不能对山荆子叶脉准确描述,但从其二级脉的整体行为来看,仍可划入环结脉。脉序的类型稳定,不同地方居群的代表样又有一定的特点,可以作为山荆子鉴定和分类的依据。山荆子脉序类型与湖北海棠极为相似,表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主要区别在于二者细小二级脉不同。关键词:山荆子;叶脉脉序;环结脉中图分类号:s718;Q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006(2008)02—0039—ata(L.),TANGGeng—guo,XIAHai—WU,CAIHua(,Nanjing210037,,Benbu233100,China)Abstract:(L.)(L.)Borkh..(L.)~(Pamp.)(L.),:ata(L.)Borkh.;Leafvenation;Broehidodromousvenationt山荆子(ata(L.)Borkh.)为东亚分布型。集中分布在中国黄河以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日本、朝鲜、西伯利亚以及中亚地区东部只有少量分布。山荆子生长茂盛,繁殖较易,耐寒力强,可用作抗寒苹果的育种亲本,也是一种重要的海棠花类观赏植物。其分布广,变异复杂,叶、果、花萼等的传统分类性状在居群内、居群间、个体内存在重叠或交叉。系统分类相对困难¨,但对其叶脉的研究未见报道,笔者对山荆子叶脉脉序进行观察研究,试图找寻具有分类学意义的性状。l材料与方法材料取自于南京林业大学标本室(NF),具体情况见表1。表1山荆子叶脉研究材料:孽号,集人采集地采集时问。样三
山荆子叶脉序的研究.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