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现状与管理对策关键词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疫苗管理对策双效发展 doi:.1007- 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是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是基层公共卫生药品管理的监督阵地,亦是基层公共卫生药品储备流通的主要场地,更是基层药剂人员日常工作的惟一场所。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管理是一个动态长效的管理过程,针对当前门诊药房存在的现实状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促进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双效发展。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基层公共卫生药房必备的特殊药品管理——疫苗的全面供应和安全质量显得尤其重要[1]。作为公共卫生保障事业,各级政府以“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依据,围绕“优质卫生保健全覆盖工程”的指标,应加大內外协调监管力度,投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实施各项具体管理对策,相辅相成促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发展。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新区的发展,社区入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基层公共卫生药房的基础承载在逐步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基层预防门诊的需求,但还存在着以下现状与问题。药房基础设施:基层门诊药房的实际场地只有30平米左右,室内建造布局尚不规范,桌椅设施较为简陋,內部环境单调陈旧,空气闭塞通风不够,基础办公条件落后,地处城乡交界区域偶尔停电致冷链失控,冰箱卫生状况欠佳。因药房场地、环境的设计不规范,产生诸多不便与疫苗的单一欠缺,导致家长到预防门诊药房取药时会产生一些置疑,对药品质量与效价也会产生一些猜测,客观上造成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也影响了门诊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专业药剂人员:一般都是临时聘请药学专业的中专毕业生,较年轻还没有基层实践工作经验,缺乏公共卫生预防专业知识。刚刚上岗勉强胜任,就要独自一人应对处理药房的全面工作。因为缺乏全面知识,经常出现开错价、发错药的现象;因为临聘人员工资、待遇较低的现实问题,思想情绪极不稳定,经常想辞职跳槽,这些现象在药房工作中都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药房管理制度:药房管理制度的执行直接产生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了药房工作效益。作为门诊药房管理必须执行的有一、二类疫苗的管理制度,还包括特殊狂犬病疫苗的管理制度,而且还有疫苗出入库时的“三查七对”制度,冰箱冷链系统管理,疫苗有效期制度,疫苗不良反应处置制度等。因药房管理制度的流走形式和无人监管,势必导致两人核对制度空如行文,具体疫苗的种类和数目也处于模糊状态。网络计算机: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缺乏网络计算机的应用[2]。目前门诊药房处方的划价还是手写,核对处方时还要用计算器进行校对核实。这些既属于简单繁琐的手工操作,又容易产生非技术性的人为差错,更使整日药房工作陷于低效耗时的机械时代。特别是划价错误导致的医患纠纷也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根源。网络信息的应用落后直接导致各项工作的延后迟缓,从源头上就严重地影响了基层各项工作快速开展。药事管理委员会:作为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上级管理,目前的药事管理制度执行仅流于形式,一直以来都缺乏上级正规药事组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专业人员、经费管理、制度执行、目标要求、任务达标等都处于无组织监管,不但不利于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基础工作开展,而且不利于基层药房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门诊药房长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发展。投入、协调、服务、监督、完善针对目
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现状与管理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