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扬州东关街.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扬州市东关街学习考察报告(发稿时间:2013-10-29阅读次数:1968) 2013年7月4日下午,园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秦筱靖同志带领园区规划建设局、商旅公司相关人员赶赴扬州,对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现场学习考察。并与扬州市规划局、扬州市名城建设有限公司、扬州古城保护办公室等单位主要领导就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开发模式、建设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讨论。报告如下:一、扬州东关街介绍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扬州老城区东北角,东至古运河,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是扬州现存四个历史街区中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历史街区。它与苏州山塘街均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21处。二、扬州东关街规划特色扬州东关街规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城市道路围合的区域,主要研究整体保护与发展定位,用地面积约78公顷。第二层次为核心区,主要是是东关街两侧文保单位、传统风貌建筑较为集中,空间格局保存完好,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用地面积为44公顷。主要规划特色有:1、传承历史文脉,确定核心文化价值。东关街始建于宋代,历代扬州城都以东关街为东西向城市中轴线,这条街不仅是古城水陆交通的要冲,也是商业、手工业和文化活动的中心,更是扬州盐商的聚居地和园林集中地。规划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挖掘街区的历史积淀,确定街区的核心文化价值内涵包括遗址文化、名人文化、园林文化、书香文化、近现代工业文化等。2、延续空间格局与街巷肌理。东关街南北两旁有许多通向全城的小街巷,街巷狭长且曲折有致,首尾相连并内外相同,纵横交错的青砖巷道和长条板石街道呈现出“鱼骨状”的线型空间肌理。(1)规划秉承“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思想,保护历史形成的东关街、东门、运河码头的空间格局、尺度与传统风貌,控制沿街建筑高度。东关街沿街建筑高度控制在10米以下,局部高度12-16米,以一层为主,局部两层。(2)对街区内的历史街巷,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肌理和尺度,保护和恢复传统街巷的历史名称。规划在保持街巷原有走向、尺度的同时,对部分街巷进行疏通与整治以形成完整的街巷系统。东关街街道宽度控制在4-8米之间,-3米。3、保护传统风貌、体现传统细节。为了重现历史街区的风貌和神韵,规划充分利用“建筑方言”塑造建筑风格,延续原有建筑肌理,再现明清历史街区风貌。(1)沿街建筑的维修复古遵照“前店后宅、上宅下店”典型传统商业街的建筑空间组合,局部适当调整建筑功能,形成连续、完整的传统商业空间界面。(2)在建筑风格和外观上,尽量使用地方材料和传统工艺,对建筑本体进行修复,力求最大限度恢复原貌。(3)在建筑符号表达上,重现青砖、小瓦、马头墙的沿街建筑元素和文化符号,恢复使用旧砖、窗格、石雕、木雕、石鼓、马条石等古建材料。(4)在外部环境和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以及绿化休闲空间设置;统一设计建筑立面悬挂匾牌、店招,增设公共艺术设施、仿古灯具、标牌、垃圾箱等设施小品,融合名店旧宅,古井古树、立碑等诠释老街历史和文化韵味。4、交通组织与停车。规划为防止现代交通方式对街巷原真的空间特质带来冲击,采取“分时步行”的交

扬州东关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526 KB
  • 时间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