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论文题目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学生姓名李雄学号1302020519专业班级13会计学5班任课老师邱丹平二○一六年六月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东航、上航两家大型民航上市企业并购的原因及并购方案的价值,又对比并购后东航、上航的股价,分析了并购后财务、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并对并购后的评价,为国内其他航空公司联合发展提供了成功启示。关键词:东航;上航;并购;协同效应目录第一章 绪论 1背景资料 1并购双方背景 1东方航空公司 1上海航空公司 1第二章并购原因分析 2并购原因 2并购动因 3第三章并购过程 4并购基本路径 4第四章并购方式 5进行换股吸收的合并方案 5换股前后的股权结构 5上海航空 5新东方航空 6第五章并购效应 7规模经济效应 7协同效应 7财务协同效应 7管理协同效应 8经营协同效应 8航线网络整合 10第六章并购评价 11对上海航空公司影响 11对新东航的影响 11对双方共同的影响 11对行业的影响 11第七章成功并购启示 12管理者才能 12把握重组时机 12互相换股绕开资金瓶颈 12保留上航法人地位与品牌 13企业文化的渐进式整合 13第八章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绪论并购双方背景东方航空公司是我国三大主要航空运输集团之一,董事长为刘绍勇。1998年以来,东航业绩在同行业一直摇摇领先。而自2002年兼并云南航空和西北航空却没能做到有效整合以来,其利润率一直在下跌。尤其是2006年,在国内整个行业盈利的情况下,其却以近26亿元成为惟一一家亏损的大型航空公司。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国际油价大幅度波动,导致航空业整体经营惨淡。这一内忧外患的结果是使主营业务亏损达60亿元,每股净资产更是从起初的上海航空成立于1985年,并于2000年10月在上海市政府的推动下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多元第二章并购原因分析(1)巨额亏损。汶由下表1可见,2008年两家航空公司都出现了巨额的亏损。东航甚至已经资不抵债。表1东航上航数据对比东航上航总资产733亿元注册资本员工人数逾50000人5769人机队规模241架66架开通航线467条170多条2008年净利润(2)国资委推动。有关东航的重组话题由来已久,与上航的合并也是老调重弹。除了上航之外,还有中航和新加坡航空。由于国资委有意将“三大航”拆分为“两大航”的说法在业内流传已久,作为业绩最差的一个,为解除分拆危机,东航始终在积极地寻求整合地方航空公司并加快引进外资的步伐。2008年12月初,分管上海市国资委的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来到上航。此举可能预示上航即将获得上海市国资委的注资。上航企业文化部的一位领导向媒体坦承,艾宝俊是到上航“调研”。但上航董秘徐骏民在回复记者的询问时表示:“不知道此事。”当然敏感人士早就预言,东航和上航先后获得注资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资产负债率,更是两家家长在置办“嫁妆”。(3)市场竞争的需要。此外,就双方目前的经营状况和处境,合并可能也是唯一的出路。目前,两家航空公司都是上海基地航空公司,业务重合度高,在竞争中互相消耗。上海一座城市却拥有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存在大量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导致两家公司运营成本偏高。东航在上海市场的份额只有40%,远低于国航在北京的45%和南航在广州的50%,对基地市场的控制力偏弱。合并后,加上上航的15%的市场占有率,总占有率将超过50%,对基地的控制力大幅上升,同时也将国航在上海14%的占有率远远抛在后面。(1)整合资源,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东航上航重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重组的方式盘活现状不佳的资产。两公司合并后可以通过一体化整合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新东航的资产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抗风险能力将显著增强。(2)消除同城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东航和上航的基地都在上海,存在航线重合、机构设置重复的问题。两家公司合并后,东航将增加在上海的市场份额,增加联程航线数量,提高飞机利用率,优化国内外航线网络布局,提高了在国际和国内的竞争力。整合有利于东航提高规模经济,加快推进东航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打造国家骨干航线网络的同时实现多市场主体共同健康发展。(3)充分利用航权。国际航线的开辟是对等的,外国航空公司由于自身实力可以通过增加航班密度使其市场占有率增加,而东航由于规模小、适航飞机数量和飞行能力有限,不能进一步增加航班,导致东航的航权部分浪费。东航上航合并将扩大企业资产,增强运输能力,进而充分利用航权。
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