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卡夫卡·《变形记》(一)卡夫卡生平:卡夫卡,F.:(FranzKafka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卡夫卡,F.:(FranzKafka1883~1924)一生遭遇1、严厉的父亲——对父权制的恪守与背叛2、失败的爱情——三次订婚与退婚——对世界与自我的绝望小说主题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情绪的短篇小说《地洞》(1923);通过小职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1912);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的长篇小说《城堡》;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本质的长篇小说《审判》等。(二)卡夫卡创作的基本特点第一类作品描写了人性的压抑和扭曲。有《判决》、《变形记》等。往往对通过隐藏在亲情、爱情等背后的生存真相的揭露,揭示“他人即地狱”(萨特语)。(二)卡夫卡创作的基本特点第二方面的主题是揭示世界的荒谬和无理性。这类作品有《乡村医生》、《地洞》等。主要以寓言的方式揭示人类生存于世的盲目感与毁灭感。(二)卡夫卡创作的基本特点第三方面的主题是对规则体制的揭露和反省。这类作品有《审判》、《城堡》、《在流放地》等。这类小说以夸张的、极端的方式将“体制”、“秩序”这样一些外在的非常强有力的因素呈现出来。(二)卡夫卡创作的基本特点最后一个主题是充满了对超脱、对希望的绝望,这样的小说有《饥饿艺术家》、《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等。这类小说充满了世纪末的黑暗情绪,认为任何人都不能逃出这荒谬的世界,也不可能逃出荒谬的规则,人生就是绝望。(三)《变形记》解读请同学思考三个问题:1,格里高尔为什么要消灭自己?2,格里高尔·萨姆莎的家庭为什么在他死后很快乐?怎么评价这种快乐?3,假如你是他的家人。你怎样处理家人变成甲虫的问题。<变形记>部分书影
第三讲 卡夫卡 《变形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