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校教师履行心理契约责任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1
2008年第 8期黑龙江高教研究
No. 8 2008
总第 172期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 igher Education serial. No. 172
高校教师履行心理契约责任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
曹威麟,杨光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
摘要:文章运用德尔菲技术将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分别划分为两个维度。进一步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师生双
方履行心理契约责任的情况是显著相关的;分析结果亦表明教师履行教学技能提高维度的心理契约责任,对学生科学智能自
我培养的学习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学生社会智能自我培养的学习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而教师履行敬业品格修养维度的心
理契约责任,对学生社会智能自我培养和科学智能自我培养两个维度的学习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心理契约;高校教师;责任履行;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2614 (2008) 08 - 0088 - 04
转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风的滑坡倾向,提供一种新的途
一、引言
径和方法。
有关心理契约问题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年代就曾引
, 60 二、高校师生的心理契约内容及其维度划分
起西方一些学者的关注。当时,以 A rgyris[1 ] 、Schein[ 2 ]等为
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体与组织双方之间内隐 1. 前期相关实证研究情况简介
的未书面化的一套有关权利义务关系的相互期望,强调在心此前,我们首先克服至今尚无双向心理契约测量工具这
理契约关系中存在两个主体。1989 年美国组织行为学家一研究难点,将高校教师①与学生两个群体作为心理契约主
Rousseau从个体单向视角将心理契约重新界定为:“员工单体的双方,从学生期望和教师期望两个视角,设计了一套能
方关于雇员和组织之间交换协定的个体信念”[ 3 ] ,并成功地对师生双向心理契约进行有效测量的问卷量表。问卷分为
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随后,心理契约日渐成为行为科学 A卷(学生卷)和 B 卷(教师卷) ,各项测量指标均采用 L IK
前沿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心理契约究竟是主体单向的一 ERT五点等级评估法。A卷与 B卷的基本内容相同,区别在
种信念,还是契约双方心理上的一种双向约定,在学界一直于提问的角度上,比如“在教学中反映学科发展新动态”这一
存在着争论[4 ] 。问题,在学生问卷中属于学生对教师期望的选题,而在教师
我国引进和研究心理契约理论起始于上世纪 90年代中问卷中则属于教师自我期望的选题。经过对预试问卷的信、
期,绝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视角沿袭着 Rousseau学派的单向效度检验,正式的 A、B 卷各含 31项有关学生的期望(学生
观,且研究的视野也主要集中在营利性的企业组织[5 ] [6 ] 。我的自我期望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的问项和 24项有关教师
们认为心理契约可广泛见于各类组织之中,是主体双方相互的期望(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和教师的自我期望)的问项。并
期望中达成一致合意部分的一种隐性协定,有关研究都应该用正式问卷对某著名高校中 501名学生和 158名教师进行
建立在双向视角的基础之上,才

高校教师履行心理契约责任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492242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