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造学校精神,提升学校文化力——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杨惠君2003年4月,在区委区政府的果断决策下,江苏省锡南高级中学和江苏省华庄高级中学两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合并组建成新的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并易地建设新校区。2006年5月,在人们期盼的目光里,在太湖之滨的蒋子阁下,一所美丽的校园落成了。此时,纵观两校悠久的发展历史,梳理两校丰富的文化底蕴,如何继承两校优良传统,完成两校教育文化的磨合,进而发展创新学校文化,打造学校精神,提升学校文化力,这是摆在现任领导面前的一个课题。学校领导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积极探索。首先弄清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力和学校精神这些概念的内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学校文化是指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流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学校群体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学校文化力:是指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表现为学校文化对学校群体所有成员所产生的识别力、辐射力、整合力、推动力、约束力,以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识别力、辐射力、感染力甚至征服力,学校文化力是学校文化在校内外的力量体现,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文化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展示学校独特形象、凝聚学校成员心志,推动学校创造性发展的巨大能源。而学校文化力的提升,不仅仅表现为学校外在环境文化、表层行为文化以及底层制度文化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学校深层精神文化的凝炼,形成和培育。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力的灵魂。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归根到底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这种精神是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经验的文化积淀,它根植于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与深厚的校园文化内涵之上,是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学校的“精气神”,它赋予学校特有的个性魅力,是2学校群体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核动力。认清了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力和学校精神这三个概念的内涵,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开始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一、优化环境建设,展示物质文化2006年5月,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落成,校园内建成了造型优美的图书科技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和艺术教育中心,建造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楼、实验楼和巍巍的钟楼,如何使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充满人文气息,发挥其育人功能?学校领导发动全校师生,挖掘校史资源,整合雪浪地区传统文化,通过征集楼名、路名、桥名,组织“我爱我校、我建我校”“宿舍是我家”等活动,给每幢楼、每条路、每座桥命名,精心布置每幢楼、每个室和每条走廊。在校内建设了“十景七路一广场”,重珍桥、红枫桥、状元榭、书声廊、听诵亭等景点充满江南神韵和地方特色,供学生课间小憩,感悟地方人文历史。在生活区建有华庄锦园、锡南溪山和华锡桥,让学生在休息娱乐时能想起学校前身,想起两校悠久的历史,更想起为两校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先辈们。整个校园步步景观,处处文化,历史与现实交融,人文与自然合一,这些人文景观的设计布置,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每学年的新生入学教育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学校历史文化的厚重和传承,更能激发学生
打造学校精神,提升学校文化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