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赤子型自然人的爱与死———重读《边城》"汪树东!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哈尔滨摘要:在《边城》中,赤子型自然人的爱与死占据着核心位置。通过对它们的深入分析,本文厘清了翠翠作为赤子型自然人的本质特征与基本界限,从而从深层上揭示出《边城》中价值理想的本质特征与基本界限。由此,本文达成了对《边城》的个人重读。关键词:赤子型自然人翠翠《边城》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无疑是中国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他所构筑的艺术化的边城世界魅力独特,影响深远。曾有论者指出,沈从文的《边城》在鲁迅的《阿8正传》之后向世人重塑了中国形象,阿8及其未庄所代表的那种暗陬、昏昧、麻木、滑稽、可悲的中国形象与翠翠及其边城所代表的那种阳光明媚、纯洁天真、和平安乐的世外桃源式的中国形象构成了一种针锋相对的存在!,但若仅从这种大而无当的所谓的中国形象入手,恐怕仍无法触摸到《边城》之实质,也许在这种表面上截然相反的底下还另有暗度陈仓式的相通。因此,必须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直抵精神实质,看看沈从文的边城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样我们就决不能仅仅停留于人们喜闻乐见的牧歌情调一词上。翠翠是艺术化的边城世界的核心,是小说的灵魂之所在;她身上凝聚着作者真正向往的价值理想;若没有翠翠,边城世界就是不可想象的。在此,我们就要深入地把握翠翠这个赤子型自然人的实质。一一九三九年,沈从文在《烛虚》一文中追忆写《边城》时的环境与心境:“二十三年(指民国二十三年,即一九三四年)写《边城》,也是在一小小院落中老槐树下,日影同样由树干枝叶间漏下,心若有悟,若有所契,无渣滓,少凝滞。”"沈从文耽于描述他写《边城》时那种虚静清明、秋阳明媚的心境是有道理的,他那种心境孕育出的翠翠首先呈现出的就是其阳光般纯净透明的一面。“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能把赤子型自然人描述得如此盈盈动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沈从文是绝无仅有的。天真活泼、心地单纯、了无机心是沈从文笔下的自然人首要的精神特征,而且大自然是翠翠的直接缔造者,翠翠就是大自然的精灵。在此,大自然要极其和谐完美,到处翠篁修竹,好鸟相鸣,溪水清澈见底,水中游鱼历历可数。从小说可知,翠翠就是在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似乎完全置身于历史、文化之外,但是大自然赋予她的自然生命远比任何文化熏陶出来的生灵更为完美,更为纯洁。翠翠的生活极为单纯,小时候完全是在爷爷的庇护下成长着;长大了一点,至多是为爷爷和她自己做点饭,帮助爷爷撑一下渡船。他们的生活有基本的保障,虽说谈不上富足,但温饱是没有问题的。她根本不需为生活操什么心,既没有外来突至的灾难,似乎也从不会有由内心深处涌起的矛盾、苦恼和欲望。这种封闭式的生活与环境似乎把一切“污染”都拒之门外了,任由自然天性,翠翠就成长为纯洁无瑕、快乐无忧的赤子型自然人了。在作者看来,翠翠这种人生的自然性是她最大的特点,她以此区分于那些被现实教育文化所扭曲的人。这种赤子型自然人的生存状态无疑是作者心目中最为美妙的理想,
边城+(翠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