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合肥市十二五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巨变、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扩大内需和国内外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突出“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主题,积极实施工业立市、创新推动、县域突破、东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实施“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224平方公里扩大到3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突破310万,城镇化率达到65%。一批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项目顺利实施,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和谐社会建设达到新高度。“十一五”时期,我市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文化改革与发展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实力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安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把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同合肥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动摇,始终坚持工业化主导不动摇,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扩大有效投入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不动摇,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合肥特色的发展路子。这一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社会建设更加和谐,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整个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多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创了合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专栏一“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分类指标名称单位十一五规划十一五中期2010年完成目标调整目标总量增速(%)总量增速(%)总量增速(%)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9002300—人均GDP美元50006000700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450022770035951144其中:工业投资(累计)亿元1500—15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501575018839财政收入亿元2601540025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4:49: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80024100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202023城市建设建成区面积k㎡300300310市区常住人口万人300300310城镇化率%60左右60左右65生态环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吨标煤达省控目标达省控目标达省控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吨达省控目标达省控目标达省控目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以上80以上8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40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1111改善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600011186001419051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5006500157118新增就业岗位(累计)万个30—30——城镇登记失业率%以内以内以内对外开放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714——实际利用外资(累计)亿美元402340—说明:以上增速均为年均增速,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第二节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综合各方面因素看,合肥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政策环境看,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合肥所在的江淮地区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实质性推进,诸多政策的叠加效应将在“十二五”期间集中显现。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沿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良好的区位优势、较低的商务成本和日益完善的投资环境,使合肥正在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从发展阶段看,目前合肥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功能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从加速安徽崛起的战略高度,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的要求,为合肥“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
合肥市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