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2.5.15古代诗歌鉴赏.ppt.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鉴赏
考纲要求
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
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态度。
(一)什么是形象?
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二)、形象的特点:
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视觉感受有::“月落呜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暗相衬,动静结合。
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
嗅觉感受有:香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味觉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
③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
柔媚和谐、安静秀雅的美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
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
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
(三)诗歌形象的分类:
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
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游无极的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意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和意境例析
例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分析:意象,就是诗中包含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意境,则是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缺月”等意象和“独”、“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 这种氛围和孤高自赏的形象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了的艺术境界。

2012.5.15古代诗歌鉴赏.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uhl09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