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
李桂林
[教学目标]
1. 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2. 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3. 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6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4. 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提高品味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5. 掌握赏析诗歌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教学设想]
,让学生建立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注重提高能力。
、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教学方法]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以理性升华为支点,在大量材料的支撑下,议、评、联、结。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明确考点、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教学过程
。
1994年是元稹的《菊花》;
1995年是李清照的《如梦令》;
1996年是一首咏史言志的元曲;
1997年是以比较阅读形式出现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
1998年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1999年是考查的是杜甫的《漫成一首》;
2000年高考题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2001年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2002年高考考查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明确:
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
、语言、表达技巧。
。
。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思考。
。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他人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
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
例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
免费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