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流行与经典的碰撞——析方文山歌词创作的古诗情结流行与经典的碰撞——析方文山歌词创作的古诗情结2O11年安阳师范学院73流行与经典的碰撞——析方文山歌词创作的古诗情结张丽娜(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重庆400715)[摘要]在诗歌处在边缘化的今天,流行音乐所占有的大众消费空间却越来越大,这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与通俗性是分不开的,所以,大多流行音乐注定只能成为一种快餐消费,,取古诗意象,融人古诗意境,,也必将绽放出无与伦比的美丽花朵.[关键词]方文山;歌词;古诗[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330(2011)01—0073—04诗歌与音乐,自古便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是诗歌传播的翅膀,而诗歌是音乐的文化载体.”诗歌从诞生起,就伴着声音传唱.”从诗歌的音乐特质而言,中国诗歌的音乐特质,是从《诗经》时代开始形成的.”[】《文心雕龙?乐府》中有:”乐辞日诗,诗声日歌.”,我国古代有很多着名诗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正因为音乐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方文山才得以从诗人手作词,在其歌词创作中,讲究韵律的和谐,大量引入古典意象,深入古典意象,开创了浑然天成的”中国风”.作品《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兰亭序》,《青花瓷》等,依靠精美的,多种修辞手法,意蕴悠长的中国语言,使之在形式,意味,声音上营造出一种古典的意境,,歌词中的诗韵方文山是以写诗的方式作词的词人,《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时,方文山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说:”诗与词是不分家的,所以我觉得写词就是写诗.”古文论中提到:“诗歌与音乐同属于语言艺术,节奏艺术,旋律艺[收稿日期]2010一l】一o3[作者简介]张丽娜,两南大学新诗研究所,,都是要求音节,音步,音韵的和谐流畅,都通过变化有致的语言和旋律表达真善美.”【l古诗向来注重扬声音之长,讲究抑扬顿挫,,进而大胆地将作词和作诗融合在一起,既丰富了歌词的创作,《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中谈到:”素颜就是一张纯中文的脸,没有使用其他的文字,图像,以及符号等化妆品来涂抹文章.”“韵脚”是指每一行均押韵,,它在用韵及押韵方面都相当讲究,使得诗歌本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介存斋论词杂着》中曾探讨过不同韵辙的作用,即”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各有声响.”【2即韵母开口度大的如ang,ong,eng,a常表现激情,,开口度小的如ai,ei,i,U,,几乎每首歌都押韵,在他的歌词中常用ang,ong,eng,a与ai,ei,i,u,n等音韵表达不同的情感,随情选韵,《黄金甲》:”剑气如虹闪电变如风/此去东方有条龙杀气如风/形势如中空/将军我豪情如众声势很凶/黄金甲如重铁金戈害74安阳师范学院我心如空/景色不同/角色不同/攻势不同/混乱永远无终……”压ong,eng韵,同时采用短句,整句兼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格,语意鲜明,《止战之殇》:”光轻如纸张/光散落地方/光在掌声渐息中它慌忙/她在传唱/不堪的伤/脚本在台上/演出最后一场/而全村的人们在座位上/静静的看时间如何遗弃这剧场……”全曲都压”ang”韵,别有一番诗意的悲壮.《东风破》里:”,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O”和”Oil”韵交替反复,,才使其歌词读起来琅琅上口,《断了的弦》,《园游会》,《一路向北》,《千里之外》等,其通韵式,连环韵,,为了使整歌音韵和谐,方文山在变换词序,,不仅没给人以生硬感,反而给人一种新鲜感.《东风破》中”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两句将宾语“成熟?结局”分别提前到主语”我”前面,因为《东风破》整首歌词轮流押”OH”“O”韵,”错”,”透”正是由于宾语提前而处
【word】+流行与经典的碰撞——析方文山歌词创作的古诗情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