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公顷》(板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数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本课教学内容“公顷”是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在学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知识基础,在较小面积单位的直观表象和表示方法上都已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而“公顷”这一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面积单位体系,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大小,并能进行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公顷”这一测量土地面积的单位,虽然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采用,但是我们的小学生却很少直接接触到。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所以,教材特别选取了学生们普遍熟悉的建筑物“鸟巢”体育馆和学校操场等场地作为学习材料。在后面的练习中也是选择了故宫、颐和园等地的占地面积为材料,通过这现实的生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再借助课件呈现的直观景象,通过观察,想象,计算,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把对“公顷”的认识建立在实际生活经验之上。针对以上教学背景,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结合四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公顷,知道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公顷和平方米的简单单位换算。这一目标的设立意在将现在新学的面积单位与以往的学习基础连接起来,体现知识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帮助学生形成1公顷的初步表象。也就是说,认识公顷,学生能通过想象和语言描述1公顷,知道1公顷到底有多大。,积累一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还为下一课时学方千米”打下基础。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到底有多大。教学难点是阐释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知道这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老师启发引导,师生交谈,图像信号法,课堂讨论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感悟、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知识。例如,在将平方米与公顷连接起前时,先在PPT课件上展示一个边长为100米,面积为1公顷的正方形,请学生用以前已经掌握的计算正方形面积的知识基础,算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既是10000平方米,又是1公顷,学生自然也想到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了。这样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1结合复习,产生问题-2揭示课题,认识新知-3沟通联系,充分感知-4练习巩固,熟练掌握”这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意在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产生问题。在引入我们本课学习内容“公顷”之前,我在课堂开始时,从身边的实物表面面积切入,用PPT和实物向同学们出示一张两寸照片,课
认识公顷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