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93——95【教学目标】:,理解并体会中位数的意义;会求给定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并能够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中位数的区别,并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体会中位数的意义;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体会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区别。【教法】:创设情境、归纳整理法、合作交流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节假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你们去旅游,人多吗?如果你在游玩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一群游客,你觉得你该不该关心礼让一下他们?为什么?(因为有的年龄都很小,有的很老了。)师:是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游客年龄统计表年龄(岁)6678111269师:可是导游小姐计算了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后,她这么说: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平均年龄是17岁的游客。导游小姐这样介绍,合适吗?(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平均年龄是17岁,本来需要被照顾的游客,一下子变得不需要被照顾。)师:看来,平均数并不是万能的,在这里,用平均数来介绍这群游客的年龄就不合适。为了解决问题,数学家们发现有一个新的数能表示出大部分游客的年龄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中位数。(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中位数可能是哪个数?(8)师:对!8在这组数据的中间,8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8跟那些游客的年龄接近?(引导学生理解8岁和大多数游客的年龄都很接近,反映了大多数游客的一般水平。):这时导游小姐如果这么介绍: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游客,他们的年龄大部分都在8岁左右。你认为这样的一群游客需要被照顾吗?(二)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学习中位数的意义。出示信息窗2的内容。师:读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有信息窗1的经验,因此可能直接提出“青春期女生的体重的年增长情况怎样?)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可能:(1)学生可能回答:求平均数。(全班一起解决平均数。)生可能提出疑问:大多数同学体重的年增长的千克数比平均数6小,还有3个同学体重的年增长数比6要大得多,因此不合适。(2)我们也可以用中位数来反映这组同学的年增长情况。师:谁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生可能回答:。请不同答案的同学说出各自的理由。师:,中位数应该是那一个?教师小结:要准确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就必须先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中间的一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三)在对比中加深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师:刚才这两道题用平均数都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那我们观察一下这两组数据,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一道题有两个游客的年龄特别大,而第二道题大多数同学体重的年增长的千克数比平均数6小。(学生能发现这两组数是按顺序排列的更好。)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中位数在出现极端数据(偏大,偏小)的时候能反映出大部分的情况。(四)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怎样求中位数。。。板书:21、22、24、25、26、27、29、。可能有说25,也有人说26,,也有部分学生感觉无法确定。?: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因此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通过以上两道题,你认为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学生讨论后得出两种情况的中位数的求法。当数据的个数是单数时,中间数是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双数时,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三、。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3。学生独立解决后集体交流。小结:(1).你能说说什么是众数、中位数、平均数?(2).他们有什么样的区别?:自主练习5你认为用什么数能代表公司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这个数是多少?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科数学年级六主备人于永林执教人2011-2012学年上学期课题我学会了吗个性化修改【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6页。【教学目标】:、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根据实际情况体会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区别。【教法】:创设情境、合作
[管理]溜达美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