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山:史前文化的样本屈家岭遗址.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京山:史前文化的样本屈家岭遗址你或许不知道湖北京山县,但有可能从教科书中知晓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因在湖北京山屈家岭发现而得名。屈家岭位于湖北京山县石龙镇境内,距湖北最大的农场---五三农场场部驻地一(易)家岭东3千米,现属屈家岭管理区园艺分厂。1954年因修建石龙水库干渠时被发现。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屈家岭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废墟遗址,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600年,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坐落在大洪山南麓与江汉平源交接地带的岗地上,青木垱河及其支流青木河由东西两侧环绕交汇。遗址曾经历过三次发掘。分别为:1955年2月,由湖北省石龙水库指挥部文物工作队进行小规模的试掘。1956年4月至1957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云鹏主持第二次发掘,发掘面积为858平方米,最终编成《京山屈家岭》一书,并正式将其命名为“屈家岭文化”,成为长江中游最早命名的原始文化。1989年7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博物馆联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新发现了比屈家岭文化时代更早的“史前屈家岭文化”。三次考古发掘的总面积不到目前遗址保存面积的三分之一。屈家岭文化的遗址发现有公共建筑(城址、居址、灰坑、墓葬)、祭祀遗迹、刻划符号和冶铜遗存、仪式玉器等,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生产工具有磨制石斧、石锛、石铲、石钻、石镰和打制的凹腰石锄,陶制纺轮等;生活用具有陶碗、陶豆、陶壶、陶罐、陶杯等。有璜、环、镯、坠、珠等玉器。此外,还出土了大量掺谷壳的红烧土以及发现大面积居住遗迹。尤以彩陶纺轮、彩绘黑陶和蛋壳彩陶最有特色,双弧形折壁陶器独具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据考证,“屈家岭人”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饲养、渔猎、纺织等业;农业和手工业已有分工,制陶业相当发达,陶器的品种丰富,图案美观。色彩鲜艳的彩陶器、陶质禽鸟模型及玉饰品,反映出江汉地区史前氏族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农业的进步和象征父权崇拜的“陶祖”的出现,说明其社会的发展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阶段,为长江中游地区进入青铜文明作好了准备,对于研究原始人类聚落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屈家岭文化是中华文明继仰韶文化之后,最为繁荣先进的文化。它直接承袭当地的大溪文化发展而来。其文化的强盛影响力甚至超越长江中游,影响到山东、山西、湘中等地。自京山屈家岭遗址命名后,长江中游各地发现了大量屈家岭文化遗存。据统计已发现近千处。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以京山、天门、钟祥为中心),其北抵河南方城、豫中,南至洞庭湖北岸,东接鄂城、黄石,西到宜昌西陵峡西端。值得一提的是,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鸡、彩陶蛋壳杯、大型陶锅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陶豆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器、彩陶纺轮以及一些陶器藏湖北省博物馆,今湖北博物馆有《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专题展览。酒杯、陶豆、陶祖等大多数陶器藏荆州市博物馆。附:屈家岭文化七个之“最”中:1、屈家岭遗址是该遗址群中的最大的中心聚落遗址。2、屈家岭文化最早得名于屈家岭遗址。3、屈家岭文化稻作遗存最早发现于屈家岭遗址。4、屈家岭时代,史前稻种植已很普遍。屈家岭遗址所出大粒粳稻,经鉴定“与今天栽培的粳型品种最为相近”,达到了史前稻驯化最佳程度。5、屈家岭遗址,是最受关注和重视的遗址之

京山:史前文化的样本屈家岭遗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