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录与七略是中国目录著作的鼻祖。别录作者刘向是各《叙录》的基础上集成别录,成为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部书目解题著作。但刘向未完亡。刘歆子承父业在《别录》的基础上撰成《七略》一书。刘歆的七略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等。辑略是综述部分,其他六略将其他图书分为六大类,首创六分发,是目录学史上第一种图书分类法。2.《汉书·艺文志》:又称《汉志》,是《汉书》十志之一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史志目录《汉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略,每略之下又分数种小类,总计六略三十八种596家13269卷《汉志》前有总序,除诗赋略下属5种外,每略之后有大序。《汉志》不仅记录了汉代藏书之盛,还从书籍整理和著作中体现学术流派的渊源极其发展也正是被后世所总结的考辨学术源流的目录学的主导思想3.《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的有一部分重要的古代目录。作者为魏徴,但实际上李延寿和敬播也参加了早期的编修工作《隋志》既有总序又在各部类之末分别撰写大序小序这些序有很高的水平。所以《隋志》在著录图书时只是简单的罗列书名卷,从注文的形式表明作者十分简略。《隋志》对于确定四分法的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沿袭魏晋时期以来的四部分类发,但其四部第一次明确的标题为经史子集,分别用一个字精确地概括部分所收书目的特征是甲乙丙丁四部分类不具备的。4.《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主要探讨史学理论的、史学批评和史学方法的著作,做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者刘知幾。《史通》包括内篇39、外篇13各十卷。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和表达方法和使用原则,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史通》一书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1史书编辑制度2史书的编辑方法。这部分与历史文献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献学上的主要成就为拓宽了史学研究范围,对史料史书分类源流的看法以及关于史料选择运用上的见解5.《四部正讹》:胡应麟的《四部正讹》是辨伪学上的著名著作《四部正讹》考辨了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书籍在内的100余种著述并在考辨的基础上进而把具体的结论上开到理论的高度,对伪书产生的原因和辨伪的方法做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该书的主要成就有三1考辨群书2分析伪书的情形及产生的原因3总结辨伪方法。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在中国辨伪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标志着辨伪学理论和方法的成熟也标志着辨伪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6.《辨伪八法》:辨伪八法是胡应麟最早最系统总结的辨伪的方法,其内容为: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序、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时、核之撰者以观其讬、核之传者以观其人。其包括了目录著录历史时代文章体裁书籍内容及作者传人等各个方面,不仅是对前人辨伪经验的系统总结,还是其自身辨伪实践的理论升华。《尚书古文疏证》:阎若璩,清代汉学发展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明末清初学者反理学的思想,倾向批评宋学空疏虚妄而推崇汉学经师马融与郑玄。治学崇尚考据宏调精审博证,注重求真求正是其精要其代表作有《尚书古文疏证》《四书释地》《释地叙论》等,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尚书古文疏证》攻8卷,揭穿了《
历史文献学(部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