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琴调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琴调弦定音天一琴茶 2011-01-1319:25:12古琴,又名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在现今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但古琴的调弦定音、演奏取音等问题常常困扰着许多琴友。我想,这古琴在历史上曾作为文人的四大必修功课之一(琴棋书画),那么其调弦定音,想必也不会十分困难吧。这里便以自己对古琴的了解和体会,与朋友们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由于本文不是学术论文,对一些涉及专业音乐理论的概念和问题力求简明易解,不作深入分析。由于简谱的高低音符加点不便于电脑编辑和网络传播,因此文中皆以拉丁字母的音名(C、D、E、F、G、A、B等)作解说。一、、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要理解古琴的调弦定音,就不能不对古琴的律制有所了解。所谓律制,是以数理的方法来确定音乐中各音的精确音高及其相互关系的体制。我们通常所接触到的律制有三种:纯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纯律是以自然的泛音列为基础构建的一种律制;五度相生律则是以纯律中最基本的(也是泛音列中最强的)纯四度和纯五度音程关系为基础构建的一种律制。由于纯律和五度相生律都是基于自然界中存在的音程关系而建,因此人耳听起来非常和谐。中国的大多数民族乐器都运用了五度相生律,部分具有泛音特色的乐器则同时运用了纯律;而将五度相生律和纯律融合得非常精妙的乐器,则应以编钟和古琴为代表(因此又有“钟律”和“琴律”之论)。五度相生律通常的生律方法是利用弦长(弦乐器)或管长(管乐器)的3:4和2:3这样两个特定比例关系所形成的纯四度和纯五度音程反复叠加而成。以弦律为例,假设全弦长弹奏为散音C(如古琴的一弦),将之三等分,按住其1/3处(九徽),弹奏其2/3弦(“三分损一”),得到的音为G,即C上方纯五度音。若将全弦长四等分,按住其1/4处(十徽),弹奏其3/4弦,得到的音为F,即C上方纯四度;反过来看,以该弦的3/4弦长(从岳山到十徽)作为“全弦长”,弹奏得F音,将之三等分(每一等分相当于原弦长的1/4),并将“全弦长”延长一等分(“三分益一”),相当于得到了原弦长的长度,该音(散音C)为“全弦长”音F的下方纯四度。这种方法称为“三分损益法”,因此五度相生律也常被称为“三分损益律”或“三分律”。而十二平均律,则是一种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为创造的“不和谐”律制,它是为了解决十二律旋宫转调问题,而将一个八度的音程硬生生地“平均”分为十二等份形成的律制,广泛应用于西洋交响乐队(乐器)和我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以及少部分民族乐器中,代表乐器为钢琴。由此人们很容易认为十二平均律是由西洋人发明的,其实在目前掌握的史料记载中,我国明朝的朱载堉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此律制并作了精确计算的(新法密律);只是由于一来这一学术发明未引起当局者重视,二来此律与大部分传统乐器的律制不相和谐,甚至无法演奏,因此并未流传实施。十二平均律的另一大贡献是为律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尺”,它进一步将一个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00音分,每个半音为100音分,每个全音为200音分。据此就可以很容易地推算出十二平均律和纯律、五度相生律之间的各音高、音程差异(参见比较表)。从比较表中可以看出,十二平均律的各音与纯律、五度相生律之间几乎均不吻合。难怪有人批评说钢琴是“最不和谐、最无个性”的乐器了。,古琴所采用的是一种五度相生律和纯律音程相结合的律制。那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首先,古琴的十三个徽位,是根据弦长的整数比确定的,它标记了每一根弦上主要泛音的位置(如图)。当弹奏泛音时,尤其是弹奏三徽、六徽、八徽、十一徽的泛音时,所发出的完全是基于纯律特性的音高。其实古琴的泛音并非只在我们专门弹奏泛音时才出现,在弹奏散音和按音时,也会有相应的泛音同时发声,形成古琴特有的音色。例如:我们在一弦上弹奏散音(C),然后用左手食指轻轻点一下一弦七徽的位置(相当于阻止了全弦长的振动),立刻可以听到1/2弦长发出的高八度的第一泛音(c);紧接着再轻点四徽或十徽,立刻可以听到1/4弦长发出的再高八度的第三泛音(c1);紧接着再轻点一徽或十三徽,立刻可以听到1/8弦长发出的再高八度的第七泛音(c1)。重新弹奏一弦散音(C),紧接着轻点五徽或九徽,立刻可以听到1/3弦长发出的高八度加纯五度的第二泛音(g),紧接着再轻点二徽或十二徽,立刻可以听到1/6弦长发出的再高八度的第五泛音(g1)。同理,重新弹奏一弦散音(C),紧接着轻点三徽、六徽、八徽或十一徽,均立刻可以听到1/5弦长发出的两个高八度加大三度的第四泛音(e1)。若弹奏散音后紧接着轻点一徽和二徽之间的1/7弦长的位置,还能听到比三个高八度小一个大二度的第六泛音(bb1)。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基音C衍生出的泛音列:C(基音)-c―g―c1―e1―g1―bb1―c2……,它们之间的振动频率比为:1:

古琴调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9-11-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