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价值观态势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 【作者】贾英健【作者简介】贾英健,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北京 100875【内容提要】全球化使价值观的发展出现多样化趋势,这种多样化表现为平面化、层次化、丰富化、复杂化。价值观发展的多样化蕴涵着主导价值观确立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主导价值观作为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的价值观,既具有对其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又具有对社会发展的秩序功能和动力功能。从价值观的多样化出发确立我国的主导价值观要坚持主导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与宽容性的统一、现实价值与目标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普遍价值观念与的统一、先进文化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等基本原则。【关键词】全球化/价值观/多样价值观/主导价值观[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2]01-0071-06思考当代中国的价值观问题,不能不考虑全球化这一背景。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随着全球化作为一种实践进程的不断深化,其价值观的差异与多样化便日益显现出来,并开始更多地为人们所关注。然而,多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传统——现代”的思维框架去思考价值观问题,没能从“全球化——价值观”这一更宽的视野或框架中去思考,这就使他们不能够从多样化的价值观中去探寻主导价值观确立的合理性。本文正是以此问题为出发点,试图从多样与主导的统一中去分析主导价值观确立的理论和逻辑根据、本质和功能以及我国当前主导价值观确立的基本原则。一、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的多样化什么是全球化?通常认为,全球化是描述和指称这样一种人们经验到的事实和趋势:在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经济利益所驱动,逐步实现世界各个地区、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日趋一体化的趋势。吉登斯认为,全球化使“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1]马克思指出,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整个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2]全球化发端于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不同国度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市场经济的因素日益渗透于社会生活之中。对于一个参与全球化之中的国家来说,全球化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和经济,而且也影响着文化,从而使文化发生某种变化。正如有学者论述的,这种变化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文化日益与经济“一体化”;文化交流日益成为文化输出;文化功能日益膨胀,对社会生活形成全面冲击。[3]詹姆逊在论述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时深刻地道出了全球化的这种影响作用:“文化的威力在整个社会范畴里以惊人的幅度扩张起来。而文化的威力,可使社会生活里的一切活动都充满了文化意义(从经济价值到国家权利,从社会实践到心理结构)。”[4]全球化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使价值观出现多样化。第一,价值观念的共时化。价值观作为文化观念,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但又难免受到异域文化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本民族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呈现出日益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原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价值观念被全球化进程挤压在同一个平面上,使本国
多样价值观态势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